54个回答含有被封锁的答案1个

如何评价格蕾塔·葛韦格执导,玛格特·罗比、瑞恩·高斯林主演的电影《芭比》?

太一
23个点赞 👍

看《芭比》真的就是一时冲动,去超市买个泡菜,发现没有我喜欢的牌子,正打算走人,但真的太热了。

那能干啥呢?

看电影呗。

我看的那场,妥妥娘子军。只有一两个D代表,让我确定自己进的不是什么奇怪的澡堂子。

我看完,这个就是一部很普通的那种想要批判一点现实的冲奥片。

很多人说这个讲女权,确实,但我觉得其实导演和编剧摸到了一点当今这个社会真相的边,但可能还是想冲一把奥斯卡,又退回到女权了。

没错,女权只是这部片的表象。

其实里面有很多细思极恐的东西。

有一个是非常颠覆大家认知的:

以下涉及剧透:

当芭比变得抑郁变得普通变得颓废,广告开始出现孩子们多么喜欢这款芭比,然后这款芭比能给孩子们带来多少愉悦。

当肯拿到父权宝典回去芭比乐土,改成了肯之国后,孩子们又很快就喜欢上了肯之国系列父权玩具。

为什么会这样?

我私以为,其实这才是导演和编剧想讨论的。

到底是需求和市场,谁先谁后?

我们以为的需求到底是我们真的想要的,还是周围环境告诉我们“我们需要的”。

而这种环境塑造下的需求,又反过来塑造了我们的喜好,随着消费主义社会盛行,就会造成我们的喜好越来越趋同,这个趋同就是——购物。

我们看似追求个性,其实只是在比赛购物,因为我们要用东西来证明自己的个性。

消费社会反而限制了人类展现个性的方式。

表面上看以前小女孩只有婴儿玩具,好可怜,是芭比打开她们的世界。

但其实是芭比局限了她们的世界,告诉她们女性应该是这样的,女性应该是那样的。

没有普通款的芭比,就没有普通款的女人了吗?

没有芭比,以前的女人就没成为科学家、文学家、教师和妻子吗?

完全不碍事啊!

这只是一个玩具而已。是谁给她那么多意义?

肯只是一个名字,就算有千千万万的肯又有什么关系?这不妨碍每个肯不一样。

但消费主义社会不允许这样的情况发生。

如果大家都能接受彼此穿一样的衣服用一样的东西,那大家就不会换了,不会换就会追求质量,追求质量就会要求生产者提升技术,要求生产者提升技术,生产者就要花技术成本。

所以大家一定要有“个性”!

大家如果没有“个性”,整个消费社会就崩了。

于是整个社会系统动员起来,告诉我们是多么特别,我们是多么独特,我们是多么与众不同,我们需要展示自己的与众不同。

事实上,大家其实并没有那么多不一样,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或者说在他们强调这点前,也没什么人觉得非得证明自己很特别。

就像后来总裁冲进芭比乐土,其实根本没有任何作用。

他很害怕自己的商品会崩塌。但其实在这个已经完全为消费而存在的社会环境里,就算没有经典芭比,大家(包括孩子)已经习惯会用购物来表达自己,也会购买肯或者颓废芭比,有没有经典芭比根本没区别。

可真的要讲到这步,这个片子估计会被骂死。

因为这就代表现在好莱坞的所谓女权还有其他乱七八糟的运动,不过是消费主义社会的又一次大促销而已。

你支持黑命贵,就应该看黑豹。

你支持种族平等,就应该看小美人鱼。

你支持同性恋,就应该看完最近网飞所有剧集。

支持多性别的方式就是花钱买更多样的厕所和鼓励更多的人去购买变性手术。

所以电影总结我们现在的社会是塑料感,就是在消费社会,我们的东西、我们的“爱好”和我们的“个性”看似耐用但都不牢固,最后都会变成地球都消化不了的垃圾。

编辑于 2023-07-24 19:34・IP 属地广东
李小喵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