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埃及两河流域巴比伦印度迦太基等等为何没有类似诸子百家或者希腊哲学家一样多的文化名人和巨著?
简单做了一个表,对比了一下几个古文明的文字,使用两千年以上的有中国埃及苏美尔,中国留下了海量的典籍以及古代成语,但是埃及苏美尔则欠奉,这合理吗?确实古埃及两河也...
- 257 个点赞 👍
因为伪史壬经典的“我不知道就等于不存在”啊……
我虽然对两河不熟悉,但是对于古埃及还是有点了解的。题主肯定不知道伊姆霍特普是谁,不知道世界历史上第一位可考的数学家就是生活在公元前16世纪的古埃及人阿默斯(著有《对万物奥秘的探究》,也被称为《阿默斯纸草书》),也不知道“教谕”是什么东西
当然之所以会给很多人像题主这样的错觉也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因为埃及和两河的学术传统中断了,他们的学问知识是19世纪之后随着现代考古学的发展重新被发掘出来的,而不像希腊和中国的学术传统一样一直延续到现在。
古埃及的知识阶层随着托勒密王国的灭亡和基督教的传播而衰微甚至消亡,学术传统就此中断;而希腊和中国的知识阶层可以与外族统治者和外来宗教较好的合作与融合,所以学术传统一直延续至今。
其实一个文明的学术传统没有中断的话,虽然书籍流传不易多有零落,但是完全散佚还是并不很容易的,文化人面对散佚的书籍往往会想办法辑佚和从海外寻回,例如中医的重要典籍《黄帝内经》就曾经失传过,《素问》是唐朝人辑佚的,《灵枢》则是宋朝人从朝鲜找回的。所以伪史壬喜欢拿“希腊著作是从阿拉伯传回来的”说事其实恰恰证明了希腊学术传统的传承,只有文化人意识到到有古人著作散佚了才会想办法去寻找啊,没有传承压根意识不到古籍的存在的话怎么去找?
还有你这都是些什么乱七八糟的?
古希腊的文字是一笔糊涂账,所谓的两种线形文字,出现很早,相当于商代的时候就有了,但是使用时间不长,亚历山大还没有统一就消亡了,亚历山大的帝国使用什么文字、古希腊通用什么文字没有确凿结论,亚里士多德使用什么文字创作,著作用什么文字流传也没有找到相关资料。
首先线形文字黑暗时代就没了,跟亚历山大帝国差了十万八千里没有半毛钱关系。
还有连希腊字母都不知道都话这不是历史问题,这是数学问题,应该去问数学老师
发布于 2023-07-21 19:27・IP 属地辽宁查看全文>>
芮欣雨Sap - 167 个点赞 👍
7.26 添加
太经典了,《几何原本》处于什么年代?这也好意思拿来碰瓷?脸都不要了?
公元前1700年前后,当别人用几何学测量土地,解决土地纠纷的时候,
《几何原本》也好,其收录的毕达哥拉斯定理(所谓的:勾股定理)也罢,连蝌蚪状都不是。比什么?真是好意思。
——————————————————————————————————————
留下古代成语?文化圈都不在一个频道,留什么成语?难道别人跟中国传统文化一个频道不成?
“在没有狗的城市里,狐狸将成为老大”————别人有自己文化圈的谚语,谢谢。
《Women's Writing of Ancient Mesopotamia: An Anthology of the Earliest Female Authors》
两河流域女作家,以及她们留下手笔的文本都有。
不知道等于不存在?
————————————————————————————————
海量的典籍?著作?不知道,不感兴趣就算了,写个“没有”??不知道等于不存在?
用不用这么经典?
————————————————————————————
数学物理著作?
CDLI上,少说摆着两千份零碎、或不同程度的数学文本在那里。
DCCMT也有1400多份,不过这显然计入CDLI两千多份当中。
————————————————————————————
诸子百家?这样吧,搜一下Sîn-lēqi-unninni,记得问一下他,他是从哪里,哪时期,哪位作者文本中,抄来的内容?为何他不将抄来的内容,写出来源和作者名字?
纯粹的自私?————可能吧。
另一种可能:前面时期作者“不会骚包显摆署自己名字上去”,作品最后赞美某某神灵,意在归于该神名下。这是不是当时文人价值观?(事实上,新亚述时期编撰复抄Sîn-lēqi-unninni作品的书吏们,还真没骚包显摆,将作品归到自己名下)
古代两河流域文人们,其作品,大部分普遍匿名。 古代两河流域文人们,大部分普遍匿名。
According to Babylonian tradition the [Epic of Gilgamesh] was the work of a certain Sîn-lēqi-unninni, a scholar from Uruk who was believed to have been a contemporary of Gilgamesh himself. However, Sîn-lēqi-unninni bears a name of a kind not found before the second millennium, so the tradition clearly preserved an anachronism. Instead, there is little doubt that Sîn-lēqi-unninni’s name was associated with the epic because he was the man who gave it its final, fixed form. Sîn-lēqi-unninni is thus one of the earliest editors in recorded history. From a comparison of the standard version of the first millennium with the older fragments we know that the person responsible for the standard version remodeled the poem. He provided it with a new prologue and recast the story to emphasize the theme of wisdom gained through suffering. Probably he was responsible for interpolating a version of the flood story, adapted from the old poem of Atra-hasis, and for appending to the epic as Tablet XII the rump of one of the Sumerian poems of Bilgames in an Akkadian prose translation. He left his mark also on the prosody, reducing variation in parallel and similar passages by combining their lines and repeating them verbatim to produce a text characterized by long sections of repetition where older versions had none. For this he often stands accused of damaging the poem’s literary qualities, but at the same time it can be argued that he introduced a profundity of thought that was probably lacking in the older versions.
Though the editorship of Sîn-lēqi-unninni probably changed the poem so radically that it is no wonder the Babylonians later named him as its author, it is clear from the multiple versions of the second millennium and from the existence of textual variants in the standard version of the first millennium, that he was not the only individual to leave his mark on the written epic. However, we know nothing of these others.
George, Andrew (2008) ‘Shattered tablets and tangled threads: Editing Gilgamesh, then and now.’ Aramazd. Armenian Journal of Near Eastern Studies, 3 (1). pp. 11-12.
自然,Sîn-lēqi-unninni,题主不感兴趣,当不存在也无妨。
Berossus,著有《巴比伦尼亚志》,原书早已失佚,流传下来的内容由亚历山大·波利希斯托尔总结。
占星家:
留意哦,别人署名的哦。
医学家:
不过大多匿名。
编辑于 2023-07-26 13:31・IP 属地广西查看全文>>
GuRus - 142 个点赞 👍
古埃及和两河流域并不是没有留下名字的文化名人。
但是为什么大家不了解古埃及和两河流域的文化名人呢,原因可能有两点——
1.埃及和两河流域的古文明,无论兴起还是衰亡都太早了。
距今大约5000-4000年前,埃及和两河流域就兴起了强大的帝国,可以说,这是世界历史上的第一批强国。但是从距今2800年开始,埃及和两河流域的本土帝国先后被外来的次世代帝国取代。
先来看埃及,距今约2800年前,来自南方的努比亚人北上,建立了第二十五王朝。努比亚人的文化非常埃及化,但毕竟是由肤色不同的异族建立的王朝。二十五王朝末期,中东的亚述帝国入侵埃及,一度将其纳入自己的统治之下。之后的第二十六王朝一度借助希腊人的力量驱逐了异族,这是古埃及历史上的最后一个本土王朝。之后波斯帝国、马其顿帝国、托勒密王朝、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等异族王朝先后统治埃及,埃及的本土文明也在漫长的历史中逐渐融合、衰亡。
再来看两河流域,距今约2700年,伊朗高原的米底王国崛起,和新巴比伦一起灭亡了亚述帝国。米底后来被居鲁士建立的阿契美尼德王朝取代,他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普世帝国——波斯,此后直到阿拉伯帝国崛起,除了数百年的希腊化时代以外,两河流域一直处于伊朗高原强国的统治之下。伊朗文明其实在很多方面都继承了两河流域的成果,而且在伊朗人统治时期,两河流域也一直都是帝国最繁荣的地区,不过既然统治者是伊朗人,两河流域本土的存在感就显得不强了。
恰好在古埃及和两河流域陷入异族统治之时,世界历史进入了雅斯贝尔斯所说的“轴心时代”。随着文化和技术的发展,欧亚大陆先后出现了一批著名的思想家——也就是题主所说的中国诸子百家、希腊哲学家,当然还有印度的教主们。
那么我们回想一下,在古埃及和两河流域兴盛的时代,也就是距今2800年之前,中国、希腊、印度诞生过哪些著名的文化名人呢?其实也不多吧。虽然我们可以列举出周公、荷马这些人物,但他们的事迹都掺杂着浓厚的传说色彩,类似的人物,在埃及和两河流域自然也是存在的。
伊姆霍特普 比如古埃及的伊姆霍特普(Imhotep),他生活在距今4700多年前古埃及第三王朝时期,是左塞尔王统治时期的大臣兼高级祭司。传说最早的金字塔——左塞尔王的阶梯金字塔,就是由伊姆霍特普设计的。伊姆霍特普可能是埃及最早的Sebayt(教导文书)作者,他在死后逐渐被神化,被埃及人视为医药和治愈之神,以及书吏的守护神,可能就和中国某些地区的人们对诸葛亮、关羽的崇拜那样。
古埃及的学者基本都是祭司,维基上有列表,列出了一些古埃及的祭司——
https://en.wikipedia.org/wiki/Category:Ancient_Egyptian_priests
Amenhotep雕像 这些祭司中,比较著名的还有Hapu之子Amenhotep,生活在距今约3400年的第十八王朝时期。他负责了当时的多个建筑项目,据说还擅长医疗,死后和伊姆霍特普一样被人神化。
古代两河流域的文化名人基本也是祭司,其中最著名的大概是生活在希腊化时代的贝罗苏斯(Berossus)。他是生活在巴比伦城的马尔杜克神祭司,也是天文学家、占星学家和历史学家。贝罗苏斯利用如今已经遗失的历史资料,编写了一部巴比伦历史,据说他发明了一种立方形的日晷,在雅典城还曾有他的雕像。传统上,两河流域的祭司、书吏并不会在文件中留下自己的署名,贝罗苏斯是其中少见的例外。
古代两河流域的天文学比较发达,同时代的希腊学者对两河流域的天文学家和占星家们也非常推崇。借助希腊人的记载,我们得以获知一些古代两河流域天文学家的名字,比如生活在波斯时期的Nabu-ri-man-nu,比贝罗苏斯稍晚的Sudines等。
2.并不是所有地区,所有时代的作者,都有署名的习惯。
对于现代人而言,尊重版权,给自己的作品署名似乎是天经地义,自然而然的事情,但在古代,情况却并非如此。
古巴比伦泥版中关于数学的内容 古代两河流域的作者留下了很多泥版,涉及文学、医疗、天文、数学等各个方面。但在两河流域,当时的书吏并没有在文件上署名的习惯,所以我们几乎对这些文书的作者一无所知。古埃及的情况好一些,我们还是能从莎草文书等文物中,找到一些古埃及祭司、学者的名字。当然也有例外,比如目前所知最古老的女作家Enheduanna,就来自距今4000多年前的乌尔城邦。
直到几千年后的伊斯兰时代,中东地区对作品署名的态度也并不是很热烈。以著名的波斯细密画为例,最早在作品上签名的是Joneyd Negârgar,他已经是14世纪晚期,也就是明朝初年时的人物了。古代中东的很多文艺创作可能都是一群人共同分工协作的成果,如果这些作品上没有署名,我们自然也就不知道到底是哪些大佬创造了这些作品了。
发布于 2023-07-25 10:59・IP 属地上海查看全文>>
ag獭 - 47 个点赞 👍
其实并不少,如果你真的愿意稍微认真的读一下《圣经》的话,就会发现。《圣经》其实是一部两河流域和古埃及人写的书,里面大部分先知和智者不是古埃及人就是新月地带(古叙利亚和两河流域)的人。
《圣经》有好几个作者,其中一个女作者就是波斯第一帝国皇帝薛西斯(前519-前465年在位)的王后以斯帖。以斯帖是犹太人(她未必是纯粹犹太血统,可能只是母系犹太或者是一个皈依犹太教的波斯人)。
她的故乡在苏萨城,也就是今天两河流域的下游,伊朗国胡齐斯坦省。苏萨城在一条小河的附近,那条小河最后注入阿拉伯河(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汇合成的一条大河),属于标准的两河流域。
苏萨的位置
以斯帖著有《圣经》中的重要篇目《以斯帖传》,算是《圣经》的作者之一。这本书记载了许多古波斯帝国的实际情况和宫廷礼仪,历史价值极高。比如书中说波斯帝国并没有统一的语言和文字,皇帝下达圣旨后用各民族的翻译把皇帝的意思翻译成各族语言,然后传达给各省。而这一点被考古学家证实,法国人发现的波斯皇帝大流士留下的铭文的确是用波斯,希腊和古埃及三种文字写的。
发诏书,用各省的文字、各族的方言通知各省,使为丈夫的在家中作主,各说本地的方言。
书中还说波斯皇帝身边有七个精通文学和法律的大臣负责给皇帝提供专业建议,皇帝根据这些建议写成圣旨。并且详细的记载了波斯宫廷的情况和宫廷具体的礼仪。
那时,在王左右常见王面,国中坐高位的,有波斯和玛代的七个大臣,就是甲示拿,示达,押玛他,他施斯,米力,玛西拿,米母干。
有白色、绿色、蓝色的帐子,用细麻绳、紫色绳从银环内系在白玉石柱上,有金银的床榻摆在红、白、黄、黑玉石的铺石地上。
用金器皿赐酒,器皿各有不同。御酒甚多,足显王的厚意。
喝酒有例,不准勉强人,因王吩咐宫里的一切臣宰,让人各随己意。
但是这都不是以斯帖最大的功绩,以斯帖最大的功绩是作为薛西斯的宠妃,保护了犹太民族的生命安全。当时薛西斯手下有个叫哈曼的阿拉伯大臣教唆薛西斯屠杀犹太人获取税收,并把犹太人都说成不劳而获的奸商和寄生虫。薛西斯一度听信了谗言,要执行哈曼的邪恶计划。
而以斯帖及时的让薛西斯皇帝看到了贫穷的犹太人居住的贫民窟。并告诉他犹太人大部分都是穷人,和其他民族没有什么区别。而且还被其他民族厌恶排挤,甚至总是被屠杀。以斯帖一番话最后感动了薛西斯皇帝,薛西斯皇帝允许犹太人聚居自保,并且特许犹太人在一天时间内使用暴力,攻击以前屠杀危害自己民族的人。并处死了奸臣哈曼。而以斯帖从此被犹太人看成犹太教的女先知和民族英雄,并且犹太人还有一个专门的节日普洱节纪念女先知以斯帖。
近代欧洲人绘制的以斯帖画像
而且除了两河流域,古埃及在历史上也出过一个地位不亚于孔子,佛陀,耶稣和穆罕默德的大先知。那就是犹太教的创始人摩西。摩西很有可能并不是《圣经》所说的是古埃及公主收养的儿子,而是真的古埃及王子,只是母系有犹太人血统。因为犹太人祭司阶层目前发现有11%左右的古埃及人的J2基因。
摩西大概是和图坦卡蒙一个时代或者略晚一点的人物,属于埃赫那吞派的那群希望改革古埃及文化,建立只信太阳神阿吞的一神教国家的古埃及贵族。他率领一群支持者离开了埃及,最后摩西在今天埃及西奈半岛的西奈山悟道,写出了摩西十诫。
摩西十诫也是亚伯拉罕宗教的基础。今天埃及虽然是伊斯兰国家,但是它境内的西奈山却是犹太教和基督教的重要圣地。这不能不说是出身于古埃及尼罗河三角洲的歌珊地,在埃及西奈半岛悟道,大半辈子生活在埃及的摩西遗留下来的影响力。
摩西一生大概活动的范围,基本在埃及境内。
摩西至少是能和孔子老子并列的大人物,孔子创立儒家,老子创立道教。摩西也是犹太教创始人,而以斯帖至少也是能和先秦诸子百家的墨子并列的大人物,也是犹太教的女先知。
古埃及出了一个犹太教创始人摩西,两河流域波斯帝国境内有一个《圣经》作者之一的以斯帖。有这两个人在怎么能说两河流域河古埃及没有诸子百家那样的人物?这两个人在西方甚至在东方的知名度都不低。
编辑于 2023-07-23 06:03・IP 属地湖北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土方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