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印象里没有哪年不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大家可以把知乎的题干部分点开看看,这些文字和语句都很熟悉,我觉得核心可能还是要解决痛点问题。
现在民营经济最大的痛点是消费内需严重不足,居民刚需市场基本上被国营经济控制,比如水、电、气、烟、网等,我倒不是说民营进不来有什么问题,国营控制这些领域挺好的,但是这意味着民营经济就必须高度依赖非刚需消费市场,换而言之就没有什么基本盘或者容错空间。
举个例子,马斯克的私营航天企业SpaceX公司的发射订单来源于两部分,一部分是来自NASA、美国军方,另一部分来自商业企业或高校机构,前者是基本盘,确保SpaceX能活下去,后者是拓展盘,SpaceX能发展到什么程度,上限就看拓展盘。
当然SpaceX的主要竞争对手,ULA、波音等企业有更好的政企关系,所以SpaceX的成长之路也很艰辛。
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说,国营经济体可以扩大与民营经济的合作,这种合作分两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是,国营经济作为大甲方尽可能的多花钱投资项目,哪怕很多项目需求没有那么紧迫,但是起码把利用能力赚来的钱花出去,这样可以养活很多民营经济体。
第二个层面是,国营经济体员工的积极消费,体制外的人员因为工作不稳定等因素不太敢消费,但是国营经济体中的员工不少属于铁饭碗性质,在这种时候理当率先多消费。
当然还有第三个层面,但是我不知道在这个话题下说合不合适,如果朝着做大最强国企、央企的方向走,民营经济适当缩小规模也不无不可,但是前提是国营经济扩大招聘包括校招和社招,同时为了防止关系户轻松进入体系,采取与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考类似的模式流程。
国营经济掌握国家命脉,现在这个命脉上面直接供养的人,从比例上来说还不够多。
其实现在很多民营经济体的财务还算是健康的,但是整体在缩小投资和规模,说到底消费市场是民营市场的主战场,现在最大的痛点就是消费内需严重不足,不少民营经济体现金流充裕但也不轻易投资,这就是问题所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