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个回答含有被封锁的答案11个

中共中央、国务院指出「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持续破除市场准入壁垒,完善市场化重整机制」,如何解读?

大熊猫
788个点赞 👍

刚才做了个回答,看到这个问题,直接贴过来了。。。。。准入壁垒是吧。

怎么说呢,我是做软件的,我只说软件。

国家搞信创,没有一个小公司能参与;

大型国央企,没那个小公司软件能靠自己投标卖进去;

军采想都不要想,资质绝对卡的死死的;

民营企业一个比一个穷,一个比一个抠

政府采购招标,每一个都要同等规模案例,越多越好,这不是开玩笑吗?你得有第一个啊。。几百万的项目,一看时间要求,一个月交付,再一看都是二期,投个外地的标吧,你90分,人家就是90.5分,问为什么,没人搭理。


我是做软件的,我知道小微软件企业的困难,能给咱们的活儿都是最苦最累的,挣钱的,早被关系分了,我天天看PPT,高大上的不行,牛逼都吹破宇宙了,一个传说中的欧洲厂商,2.5个亿中标ERP,说三年覆盖到某集团三级公司,结果十年过去了,每年500万的维护费,连集团的合并报表都没完成,一级公司的供应链都没上线,另一个神奇的我国上市公司,10个亿上美国一个做数据库的大公司ERP,这家上市公司都倒闭重组了,还没实施完,这是提高效率呢、还是送葬呢?这种事比比皆是,不信,挨着捋这些大集团,把当年过亿中标的项目都拿出来,一个个对功能和标书,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

今年华为又进军ERP了,有趣的是马上与某些知名厂商达成战略合作,这是换马甲啊?有啥意思啊,所以,中小微企业有啥解读?

民营企业一个比一个穷,一个比一个抠,有钱的单位咱们进不去,进去了也就是个苦力,确实,向中小企业预留份额是已经作为政府采购的硬性规定,可是,人家不会换马甲啊?

新的:根据规定,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在采购400万元以下的货物和服务时,可以不进行公开招标,而是直接向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采购。

看的直想哭,符合条件是啥意思?那不就是纯拼关系吗?

到底如何界定,这不是大公司的马甲和内线?怎么保证采购的质量,并且有利于优质中小微企业发展?

执行细节在哪里?

大的参与不了,人造资质卡的死死的

小的肯定进不了,关系卡的死死的

这就是现状。

政策的本意肯定是好的,是要发展经济、拉动就业的,可是商业有商业的脉络,它只能走以往的、已经成熟的利益通路。

中国的经济问题,绝对不是给小微企业几个政策就可以解决的问题,而是占主导地位的企业挣钱太容易、话语权太重的问题。

所以中国就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高大上的企业采购动辄上亿的软件,又随随便便的在几年后废掉,而这些中标的软件企业不过就是那几个公司,走马灯似的你方唱罢我登场,中小微企业那能有什么发展?

前面是国际软件轮番的割韭菜、分韭菜,现在是自己人高筑城广积粮、护城河是挖的又深又广,圈着良田自己种。

什么是公平的竞争?

1.不看来历看解决方案,大家都隐藏公司名字评标、开标,专家在线随机;

2.建立长期监理机制,按照标书,检验合同执行,看项目交付后的长期验收情况,什么是长期验收,项目不下线就一直与标书对照,你敢吹牛逼,就兑现。失败的项目公示,在政府网站公示那个企业、在哪个项目、为什么失败;

3.换软件,特别是大型央国企,企业单位,当时采购金额超过500万的,必须公示更换原因,以及原项目甲乙方负责人,并将失败原因与负责人登记备案,在同类型采购中提示;

4.招标书取消购买这种方式,不注册,无门槛下载,对于二期项目等延续项目,定向招标,不要打擦边球必须写清楚;


  • 没有长效监理、验收机制的大型软件项目,就是利益输送的温床;
  • 没有合理、透明、可执行的中小微企业扶住办法,最终还是换汤不换药的抽成和回扣
  • 不打破所有采购壁垒,不建立有效的招投标监管措施,公开招投标只不过就是走过场;
  • 不公示失败项目,不对频繁更换同样重复功能的采购彻查,就搞不清所谓优质企业的斤两;
  • 没有知识产权的保护,没有反垄断的打击,中小微企业的创新就是不断的被大企业抄袭克隆;


中国的创新,绝不是来自这些所谓大企业,他们挣钱太容易了,每年就是研究国家预算,研究客户领导层,帮助客户立项要经费,花别人的钱,总之是痛快的。

产品层面就是抄了国外抄国内,游戏抄、软件抄、系统抄、数据库抄、平台抄、创意抄,连名字都从书里抄,搞到最后是不是说个唐诗宋词都是大企业的软件平台啊?提个皇上就是某公司的新版本?

小微企业,是真TM太难太难了!!!!


另一篇回答直接贴过来

刚忙完苦逼的人生,看到这么多同道中人还真是挺感动的,确实没时间一一回复大家,抱歉、抱歉。我有着蚍蜉撼树的茫然,但确确实实,无能为死水注入微澜。

从业近20年更多的是惋惜和心痛不已。以前我们学欧洲、学老美,花大价钱拿了人家的ERP,那时候我看着人家的价格比我们加一个零还贵,可是真正到实施的时候,还是一群中国人,用着水土不服的产品,做着半吊子的业务,眼睁睁的看着一个个国产软件成长的机会,变成利益分配的黑匣子。那些拿着外国产品的国人顾问,鄙夷国产软件人的神态我现在都记得。

那时的营销方式,就是找个外国知名咨询公司,用某些国外知名品牌软件的案例和咨询文档做项目报告,一起捆绑着挣中国人的钱。为什么国外软件水土不服?1.一个公司一个数据,自己内部、国资委、上市股东,三个数。。。2.一个简简单单的P事,审批流能形成蛛网。ERP里实施的不是业务,是业障!内耗都能形成一个软件了。换一个老大,改一遍产品,为什么?他们只对自己负责,谁对企业长期发展负责?换一个老大,换一套产品,为什么?利益洗牌而已。

这就要说到,我们为什么形成以财务为核心的ERP产品,为什么OA变成主流软件?因为真正有钱的国企、央企、事业单位,需求始终还是以财务和计划为主导的信息化产品,无论什么样的企业必须报税出三张主表,可是,这样的信息化建设,对企业有什么帮助???不解决业务问题的信息化,就是扯JB淡!不挣钱,管理什么财务啊?给谁看啊?企业的第一要务不是发展吗?那么管理财务和计划,审批和权限的软件到底是为谁准备的呢?搞清这个问题,其实就是搞清楚中国ERP软件的核心需求问题。

现在,我们仍然没有把重心放到解决业务需求上,因为真真正正的去解决企业的业务需求是个成本很高、风险很大的事,要长期不断的修正,在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做不同的策略调整,而做这样的事挣钱太慢了,比不上炒房、比不上拉关系。

令人痛心的成长机会,埋没在一片学比赶超的假大空里,我们明明有机会诞生几个世界级的软件公司,结果都在曲意迎合以及内耗里失去了发展。以至于现在没有自己的系统、自己的数据库,请注意,我说的没有,是完完全全自己研发,不是在开源基础上做的半吊子。更不用说,各类顶级的应用产品:AutoCAD 、SolidWorks、C4D、Matlab、photoshop等等,总听专家说弯道超车,超什么车?不就是拿来主义吗、投机取巧吗?难道,设计火箭、卫星、大桥、坦克,不要软件吗?用我们自己中国人的软件吗???中小微公司,没有发展,谁去做?谁去真真做这些东西?建立一大堆的围墙,围墙里面还是人家的应用,掩耳盗铃吗?

我们有梦想没有生存,我们有技术没有舞台,我们有热血没有战场,我们有还没被阉割的志气却难舒胸怀!


这是我自己写的一本信息化的书,大家有兴趣的读读,免费不要钱,业务上多交流

编辑于 2023-07-20 20:49・IP 属地北京
雪友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