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个回答含有被封锁的答案11个

中共中央、国务院指出「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持续破除市场准入壁垒,完善市场化重整机制」,如何解读?

大熊猫
454个点赞 👍

其实根子不在民营企业——民营企业不是制造问题的那个人;根子在地方政府上,至少跟民营企业相比,更重要更关键的问题在于地方政府。

毕竟中央只能号召,而地方是真得在管。

管得不好,你上面再怎么号召都没用;管得好了,你不用号召,人家自然也干得热火朝天。

毕竟民营经济做好了,是要给地方贡献税收、贡献就业的、恭喜人气、贡献房地产的,并最终转化为对公务员工资的贡献。

不过,说总比不说好。

只是,说得好还要做得到干得好,否则会影响公信力。

发改委在去年经济工作会议之后,第一时间就提出了21条举措。

但从实际效果来看,差点意思。

2023年一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07282亿元,同比增长5.1%。其中,民间固定资产投资58532亿元,同比增长0.6%;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同比下降3.4%,外商投资企业同比增长3.7%;而国有部门投资增速高达10.0%。

至少从数字上来看,上面对民营经济的支持和希望,都完全没有感觉到。

当然,这也许就是为什么上面要再出这个文件的原因。

总之,内容都挺好的,但希望这次也不要成为空话。

上面要想不让话变空,就得找到执行目标的“腿”。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只能是创造一个宏观环境,不能细致入微地深入到操作和实务层面,进行面面俱到地指挥和参与。

说到底,基层的事情只能靠地方政府。

所以,上面的目标落到地上,到底有没有腿在帮你办事,就成了决定目标成败的决定性因素。

有人帮,上下合力,民营环境改善,民营企业家的求生欲自然就会推动他们找活路;没人帮,上下两张皮,民营企业就好不了。

因为地方政府是要吃饭的。

这些饭票如果地方政府不能挣来的话,就只能找地儿去打秋风。

这就是经济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的区别。

中央需要为民营企业解绑,需要呵护民营经济,“促进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但地方可能会觉得如果不加大打秋风的力度,就无法糊口。

所以,我们就会看到有些地方会出现收割机扔下农忙而去排队缴费,商户装修半年城管早不来晚不来,专找你开业的时候来,等等……

说到底,这是央地关系的问题,尤其是央地财税体制的问题。

央地关系是我国经济的本质特征之一,如果不解决央地关系,缺少地方管理的手段,中央是很难把预定目标和美好结果之间的这个实现过程打通的。


编辑于 2023-07-20 10:30・IP 属地北京
塔哥FRM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