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德莱恩懒得装了,这相当于是找一个耗子去监管耗子窝!
事实已经证明:欧盟是美国人的欧盟,北约是美国人的北约,所以美国教授出任欧盟关键反垄断职位很正常!
只是马克龙实在看不下去了!
这实际上也是欧盟独立自主势力与美国控制力量间的博弈。
法国一直是欧洲战略自主的倡导者,马克龙的行动和表态被很多人视为戴高乐主义的回归。
在戴高乐时,法国就寻求成为一个有能力在美苏间发挥平衡作用的大国。为此做出很多骚操作。比如1964年,法国不顾美国反对同中国建交,多次反对英国加入欧共体,1966年退出了北约。1994年,法国发表的《国防白皮书》中出现了“战略自主”一词,意思是法国不能仅依靠北约的军事保障而放弃核威慑。
马克龙在2017年提出“欧洲主权”概念和“重启欧洲”计划;2018年呼吁建立“欧洲军”;2019年提出北约“脑死亡”说法。2021年的美澳法核潜艇勾当、2022年美国出台《通胀削减法案》等事件,更是刺激了小马哥。
然而,仅凭法国一己之力很难推动欧洲战略自主的进展。
机会来了。
2014年俄乌地缘政治危机爆发,2015年引发难民潮,2016年英国脱欧和欧洲右翼民粹主义兴起-----催发了欧洲的战略自主意识。
2016年,欧盟发布了第二份《欧洲安全战略》,在全球战略中明确地强调“战略自主”,除了在安全和防务领域增强独立行动能力外,还在经贸、科技和防务三大领域做到独立自主,增大对世界的影响力。
特别是2022年乌克兰危机爆发后,欧洲防务安全和能源安全上存在的问题暴露。
比如在军事上几乎没有独立行动能力,一方面只能依赖美国主导的北约,一边倒地支持乌克兰、制裁俄罗斯。马克龙不得不承认北约如同“电击”般复活;另一方面,欧洲既要承受能源危机、通货膨胀和社会动荡带来的后果,雪上加霜的是,出现绿色产业和制造业外流,欧洲经济开始走下坡,在能源和安全上对美国更依赖了。
怎么办?
重压之下,2022年3月欧洲理事会通过了《凡尔赛宣言》,要在国防、能源供应和经济方面加强欧盟的战略自主。欧洲议会在《2013—2023欧洲战略自主》,再次扩充了战略自主的内容:
“欧盟在具有战略意义的政策领域自主行动,即不依赖其他国家的能力。这些领域包含防务政策、经济以及‘维护民主价值观的能力’”。
除了法国,欧洲其他国家和政客也开始脑转弯,比如西班牙首相桑切斯和意大利总理梅洛尼。
但有的反对,比如个别东欧国家。德国的态度有点特别,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上,德国更关心的是有利于自己经济的一体化,对建立超国家的欧洲安全防务积极性不高。
但俄乌冲突的爆发,极大地刺激了德国敏感神经,开始重新考虑安全交给美国是最合理的决策?
德国人开始重新武装自己了,德国政府出人意料同意一次性增加1000亿欧元的军费开支。
最后要是的是,马克龙的主张虽然不能完全代表整个欧洲,跨大西洋关系更是一道很难跨越的阻碍,但马克龙对欧洲战略自主的呼吁本身,说明欧洲国家在反思沦为美国附庸的利弊,正在觉醒。而我们认为的所谓的西方,将来不排除会出现被一分为二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