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旗下外族将帅居多
安史集团所有将领里,汉人军官有崔乾佑、蔡希德、尹子奇、牛廷、徐璜玉、李秦授、李归仁、毕思琛、周万顷、李钦凑、李立节、李庭伟、申子贡、荣先钦、范秀严十五人
而安史集团所有将领里,外族军官却有崔乾佑、李归仁、田承嗣、薛嵩、张通儒、严庄等少数汉人外其余皆为蕃将。史思明、安忠臣、安守忠、孙孝哲、何千年、何思德、安思义、史定方、安岱、康杰、康阿义屈达干、康节、曹闰国、何元辿、安神威、安太清、安武臣、安雄俊、康没野波、康文景、曹将军、何数、何令璋、石帝廷、阿史那承庆、李日越等蕃将三十二人。
十四载春二月辛亥,安禄山使副将何千年入奏,请以蕃将三十二人代汉将,上命立进画,给告身。
安史集团以外族兵为主
除了范阳的九万余兵和平卢一万余人外,其余士卒皆为奚、契丹、同罗、突厥、靺鞨、室韦、拓羯(粟特武士)高丽之兵。幽、营二州的所有奚、契丹、突厥、靺鞨、粟特的成年男性全部被安禄山驱之为兵。
自燕以下十七州,皆东北蕃降胡散诸处幽州、营州界内,以州名羁縻之,无所役属。安禄山之乱,一切驱之为寇,遂扰中原。
思明军既壮,共五万馀人;其中精骑万人,悉是同罗、曳落河,精于驰突。
灵宝之战时崔乾佑的同罗骑兵
乾祐遣同罗精骑自南山过,出官军之后击之,官军首尾骇乱,不知所备,于是大败。
安禄山遣数万曳落河骑兵攻扶风
薛景仙以肃宗至德初为扶风太守 ,安禄山逆贼,曳落河兵数万人来寇。
睢阳之战时尹子奇十余万同罗、突厥、奚骑兵
庆绪遣其下尹子琦将同罗、突厥、奚劲兵与朝宗合,凡十馀万,攻睢阳。
甲戌,子奇以归(妫州,归范阳节度使管辖)、檀(檀州,归范阳节度使管辖)及同罗、奚兵十三万趣睢阳。
琯谓人曰:“贼曳落河虽多,安能敌我刘秩。”辛丑,二军遇贼将安守忠于咸阳之陈涛斜。琯效古法,用车战,以牛车二千乘,马步夹之。贼顺风鼓噪,牛皆震骇。贼纵火焚之,人畜大乱,官军死伤者四万馀人,存者数千而已。癸卯,琯自以南军战,又败。杨希文、刘贵哲皆降于贼。
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
我军青坂在东门,天寒饮马太白窟。黄头奚儿日向西,数骑弯弓敢驰突。山雪河冰野萧飋,青是烽烟白人骨。焉得附书与我军,忍待明年莫仓卒。
香积寺之战和新店之战时十余万曳落河(奚)、同罗、六州胡骑兵
于是广平王率师东讨,李嗣业将前军,郭子仪将中军,王思礼将后军,回纥叶护以兵从。通儒等裒兵十万阵长安中,贼皆奚,素畏回纥,既合,惊且嚣。
安庆绪之北走也,其大将北平王李归仁及精兵曳落河、同罗、六州胡数万人皆溃归范阳。
香积寺之战,也不是什么唐西北军和东北军之间的内战,而是唐朝集结了除范阳外其余九军镇之兵加上大食、回纥等外族盟军与安史叛军的曳落河(奚、契丹)、同罗、拓羯(六胡州)之间的决战。
我乾元大圣光天文武孝感皇帝陛下以至圣之姿,属艰虞之运,无少康一旅之众,当禄山强暴之初。干巩劳谦,励精为理,推诚而万方胥悦,克已而天下归仁。恩信侔于四时,英威达于八表,功庸格天地,孝感通神明。故得回纥、奚、霫、契丹、大食、盾蛮之属,扶服万里,决命而争先;朔方、河东、平卢、河西、陇右、安西、黔中、岭南、河南之师(其实还有北庭军),虓<谷阚>五年,推锋而效死。摧元恶如拉朽,举两京若拾遗。庆绪遁逃,已蒙赤族之戮;思明跧伏,行就沸鼎之诛。
于是广平王率师东讨,李嗣业将前军,郭子仪将中军,王思礼将后军,回纥叶护以兵从。通儒等裒兵十万阵长安中,贼皆奚。<禄山简同罗之壮者 ,与奚、契丹之壮者养之,通谓之“曳落河”。>
安庆绪之北走也,其大将北平王李归仁及精兵曳落河、同罗、六州胡数万人皆溃归范阳。
史料记载安禄山在叛乱前:
禄山专制河朔已来,七年馀,蕴蓄奸谋,潜行恩惠,东至靺鞨,北及匈奴,其中契丹委任尤重,一国之柄,十得二三,行军用兵皆在掌握。蕃人归降者以恩煦之,不伏者以劲兵讨之,生得者皆释而待,锡以衣资,赏之妻妾。前后节度使招怀夷狄,皆重译告谕夷夏之意,因人而传,往往不孚。禄山悉解九夷之语,躬自抚慰,曲宣威惠,夷人朝为俘囚,暮为战士。
安禄山造反前为了笼络人心(主要是幽营二州的胡人)充分利用了这种宗教信仰,来团结广大胡族民众。《新唐书·安禄山传》载:“至大会,禄山踞重床,燎香,陈怪珍,胡人数百侍左右,引见诸贾, 陈牺牲,女巫鼓舞于前以自神。”安禄山的生母正是突厥汗国的女巫“安禄山,营州杂种胡也,小名轧荦山。母阿史德氏,为突厥巫。”阿史德氏这个巫祈祷的实际上是粟特人传入漠北的祆教“光明之神”入唐粟特人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生活在他们自己的聚落中,祆教是他们团聚的一个重要纽带,祆祠是胡人祭祀祆神的宗教活动中心,起着凝聚胡人的精神作用。安禄山把自己打扮成“光明之神”,利用粟特人的祆教信仰来团聚他们,他不仅团结了柳城到幽州的胡人聚落中的成员,还利用粟特人所擅长的商业贸易,团结了分散在各地的粟特人。所以,说“河北人是很愿意跟着安禄山史思明谋反的”是完全站不住脚的,而当安史之乱爆发后河北各地的反应却是
于是河北诸郡响应,凡十七郡皆归朝廷,兵合二十馀万;其附禄山者,惟范阳、卢龙、密云、渔阳、汲、邺六郡而已。

范阳、卢龙、密云、渔阳这些在安史之乱爆发前就是安禄山的地盘。还有就是,说“河北人是很愿意跟着安禄山史思明谋反的”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很愿意”那为什么安史叛军没到一地都要屠城掘坟呢?
贼每破一城,城中人衣服、财贿、妇人皆为所掠。男子壮者使之负担,羸、病、老、幼皆以刀槊戏杀之。
吾与公等事燕,下河北百五十馀城,发人冢墓,焚人室庐,掠人玉帛,壮者死锋刃,弱者填沟壑,公门华胄,为我厮隶,齐姜、宋子,为我扫除。
禄山步骑散漫,人莫知其数,所过残灭。
最后说说安禄山起兵时的兵力,《册府元龟》记载安禄山起兵时的兵力为十万人“高仙芝为右羽林将军,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安禄山反于范阳,【驱幽并突骑十万兵】向阙,以诛杨国忠为名。”“禄山领【凶徒十万】径犯中原”当时安禄山实际控制的军队也就范阳军九万一千人,平卢军一万三千人,河东大同军九千五百人。与《册府元龟》记载的十万差不多。《续日本书纪》和《新唐书/张兴》传记载
思明曰:“将军不观天道邪?吾上起兵二十万,直趣洛阳,天下大定。以偏师叩函谷,守将面缚,唐亡固矣。”
遣渤海使小野朝臣田守等奏唐国消息曰。天宝十四载歳次乙未十一月九日。御史大夫兼范阳节度使安禄山反。举兵作乱。自称大燕圣武皇帝。改范阳作灵武郡。其宅为潜龙宫。年号圣武。留其子安卿绪。知范阳郡事。自将精兵廿馀万骑。启行南往。
天宝十三载时安禄山曾发蕃(契丹)汉联军二十万准备进攻契丹“十一载春三月,安禄山发蕃汉步骑二十万击契丹,欲以雪去秋之耻。”当时范阳和平卢军加起来不过十二万多人,安禄山当然不可能把这些全带上。此战奚兵至少也有八万余人,而安禄山造反时把整个幽、营二州的契丹、奚、同罗、靺鞨、室韦等部落的壮丁全带上了。后面叛军又招降了六胡州的粟特部落,由此可见蕃兵才是叛军的主力部队,而非唐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