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朋友在比亚迪,这些都是真的,基本上员工要准点下班可能都要提前一到二天申请,然后工位都有摄像头可以抓看,离开工位总时长也可以统计出来,但是比亚迪经营好的时候,奖金也发不少,已经算是国内工厂还算可以的存在了。
为什么现在会变成这样呢?究其原因还是汽车行业卷阿,经营压力大,特斯拉的玩法属于不讲道理,冲击力太大了,关键还开源,让更多人进来抢饭吃,其实我们很多国产品牌都很难经受的住国际品牌的冲击。
互联网大厂们虽然有一定的政策优势,但是能守住阵地把谷歌、雅虎、优步逼退出去,属于非常了不起的。我们看可乐到现在还打的国内饮料起不了身,快餐行业算是刚刚在k麦手下喘口气,奢侈品就不提了,轻奢产品也是,戴森这种进来,我们只能抄,用低品质打低价,能杀出重围的比如瑞幸才是了不起,能超越的比如大疆才是真的民族之光,但是你看大疆非常低调,从不靠爱国营销绑架,别人闷头搞科研,研究产品。
为什么我们的品牌真正拼市场干不过别人,因为我们的品牌被“保护”的太好了,说句我是国产,品质一般价格略高也会被容忍,管理落后性价比低也有支持,更有一些就是靠政府补贴哺育,扛不起冲击没有竞争力,我们一门心思就研究产品,我们研究产品的不多,更多是研究人,研究营销,研究领导,自然搞不好。
产品和品牌竞争力下降,没办法只能压榨员工,希望多挤出一些奶来,一些不讲客观情况的KPI压下来,层层盘剥,最终就是一线累死,员工在长期疲惫的情况下,对企业认同感和工作认同感下降,创造力极度下降,造成竞争力再度下降,形成恶性循环。
我们一直所谓的“人口红利”,说白了就是低廉的劳动力加上无底线的压榨方式,那政府会管吗?开玩笑呢,这是我们核心竞争力,当地官员最大的kpi是税收,不是老百姓开不开心,把比亚迪打倒了,税收下降,本地官贬值,你养它?
那是最近几年,我们企业才这样的吗?并不是,之前的更夸张,只是这几年毛还没长齐,牙还没补齐,叫的却开始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