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业遭遇 15 年来最冷「寒冬」 ,养殖亏损超 60%,中小牧场被迫「杀牛止损」,奶业亏损原因是什么?

- 1 个点赞 👍
本狐给知友补充更多内容;
“我牧场的收奶价格跌到3.6元/公斤了,已经低于成本价了。”河北一家大型牧场负责人徐刚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由于本身养殖水平高、奶牛场设施齐全,在今年奶价下行中,徐刚的牧场合同收奶价格一直比较坚挺,但近期终于也“顶不住了”。
徐刚表示,目前值得庆幸的是,虽然收购价格下滑,但签约的奶企并没有限收,这样他还有腾挪的空间。但近期饲料价格又重新开始上涨,奶价还在走低,让他对后续市场前景感到担心,目前牧场也已经开始采取包括“杀牛”等措施,加快淘汰低产牛,而一些可淘汰可不淘汰的奶牛也加大了淘汰力度,用出售淘汰牛的款项弥补每个月的亏损,同时采取一些降本方式,比如减少非必要支出,培养优秀后备牛、发展种养一体、节省饲喂成本等,在徐刚看来,要“努力先活下来”。
相比之下,一些中小乳企的日子就更加艰难。今年5月,本报就曾报道,国内多地都出现了中小奶农合同断档,不得不杀牛退出的情况。
在今日论坛上,高鸿宾表示,目前无论是加工企业还是畜牧企业都面临严重的困难,这也是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行业最困难的一年。疫情三年,受到消费者需求的推动,国内奶业的消费增速远超过去10年,但目前行业面临消费疲软、奶价下行、成本上升,给企业造成了巨大的困难和压力。
近期农业农村部最新奶价显示,内蒙古、河北等10个主产省份生鲜乳平均价格为3.77元/公斤,比3月时的3.97元/公斤,又跌去0.2元,相比2021年8月时4.36元/公斤的前期高点相差更远。
而近期饲料成本也再次上涨,WIND数据显示,豆粕现货均价在2023年初回落,3月跌至3808元/吨左右,但近期又回升到4332.6元/吨;玉米22省市平均价格也回升至2866.2元/吨,比2023年5月最低2743.9元/吨,有明显反弹。
一般而言,饲料成本约占奶牛养殖成本的65%到70%。江苏家慧生物科技董事长宋慧亭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目前没有负债的大型牧场一般公斤奶生产成本在3.8元/公斤左右,在目前的奶价水平下,除了生产水平特别高的行业前20%到30%的牧场,以及资源能力有优势的牧场,其他牧场要想不亏损并不容易。
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李胜利在今日论坛上也表示,目前上游原奶行业亏损面已经超过60%,奶牛存栏数也在减少,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辐射牧场2023年5月奶牛存栏量同比减少3.42%,3000头以下辐射牧场存栏则减少6.28%。而且今年厄尔尼诺现象导致国内多地高温、干旱,夏粮价格有所上涨,因此饲料成本依然会高位运行。而未来几个月也是牧场储备青储饲料的关键期,销售困难、资金紧张等问题会倒逼部分牧场加速退出。但预计2023年过剩生鲜乳总量预计会超过110万吨。
行业要如何脱困
2014年,由于市场供需失衡,国内原奶行业曾遭遇“过山车”式的周期起伏,特别是从2015年到2018年间,中国奶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国内50%的牧场陷入亏损,“倒奶杀牛”之下,国内奶牛存栏也大幅减少,根据国家奶牛体系的统计,国内奶牛存栏数从2014年的857万头下降到2019年的471万头。
2018年以来,触底后的国内牛奶价格进入上行周期,除了乳企大规模自建大型牧场外,国内养殖户也在加速扩栏或新建牧场,带来了原奶供给量的快速增长,2020年国内原奶产量甚至创下13年来增速最快,当年国内奶产量和奶价完成了U字反转。
但新周期来的格外快,2022年疫情影响下,国内乳制品消费增长疲软,导致了原奶供给阶段性过剩,叠加成本的上升,2023年上半年行业再次到了艰难的时刻。
对于目前原奶行业遭遇的困境,行业中也有诸多呼声,有声音认为应该进一步加强上下游利益联动机制等。
值得注意的是,国内下游加工企业在这一轮奶业的下行中已经扛下了相当大的压力。
李胜利透露,在2023年2月最难的时刻,国内乳企平均每天过剩喷粉储藏的生鲜乳高达1.08万吨,占收奶量的17%,到2023年5月,每天喷粉数在4000吨到5000吨,情况有所好转。
而高鸿宾在论坛上也公开表扬国内下游乳企,在行业困难的情况下,大乳企继续保持收奶,伊利和蒙牛一度日喷粉量都高达到5000吨和4000吨,而每喷粉一吨就直接损失1万元以上。
在参加中国奶业大会之前,北京东石北美牧场科技有限公司执行总裁苏昊在自己的公众号上发文称,2022年国内原奶产量是3932万吨,如果就算把28家上市乳企的净利润总和212亿全部拿来补贴原奶价格,不过也就是折合每公斤0.54元,空间有限。在他看来,解决奶业问题的关键依然是如何增加牛奶消费上。
荷兰皇家菲仕兰和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公布的2023中国奶商指数显示,2023年,国内公众奶制品每日摄入约为240毫升,同时近三成公众能够每天摄入乳制品,但相比于2021年和2022年的260毫升和255毫升有所下降。
高鸿宾认为,奶业消费增长和国民收入水平属于正相关,因此国内奶业消费还有很大的增长的空间,并不是碰到了天花板,但目前行业碰到的问题并不是奶业自身导致的,消费疲软是各个行业面临的共同压力,但要渡过难关,依然要依靠奶企自身。这背后一方面是要靠科技进步,提升单产、提升效率和降低成本;另一方面依然要靠市场的扩大,提升牛奶消费,其中发展低温奶产品和奶酪产品是突围的主要方向。
在高鸿宾看来,当下国内奶业正迎来格局重塑、优胜劣汰的时代,国内规模以上乳企已经从815家减少至587家,未来集中度还会进一步上升。在其他发达国家,奶业发展也曾有相同的发展轨迹,比如美国2010年到2021年10年间,养殖场数量从5.3万个减少了近3万个,但存栏和产量大幅增长。
发布于 2023-07-19 15:25・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搜狐新闻 - 1 个点赞 👍
亏损的原因完全不必泛泛而谈,就是消费者丧失信心导致的销售量断崖式下降。
大家难道已经忘记2022年纯牛奶检出丙二醇的事件吗?
2022年6月27日,浙江省丽水市庆元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检验报告,显示麦趣尔2批次纯牛奶含有丙二醇,系不合格食品;
6月28日,昌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火速对麦趣尔启动核查处置,并依法进行立案调查。
6月30日,麦趣尔纯牛奶不合格的消息冲上微博热搜第一。
7月3日,麦趣尔道歉。
7月底,网上有测评团队对另6种彼时网红牛奶进行检测,显示5款均含丙二醇。
8月22日,麦趣尔被该罚款约7315.1万元,相当于赔掉近两年净利润。
至此,我觉得虽然检测对象只为1(官方)+6(民间)共7个品牌的纯牛奶,但基本在消费者心中对彼时国内纯牛奶尤其是新疆奶的信心一网打尽。
为什么消费者会反应如此强烈久久缓不过来呢?
因为亢龙有悔,物极必反。
大家有无感觉,在2020年后,尤其是2021年新疆奶的热度特别高,各大品牌的产品频繁出现在各大社交媒体的测评和种草文章中。
这背后当然有推手。
在牛奶业也尝试线上直播推广销售的甜头后,迅速与各头部主播合作,并且在等网红平台开直播专场。据网上数据,麦趣尔2021年电商推广费用为906万,占销售费用的7%。
直播和全网造势效果不可低估。
天猫销售数据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新疆牛奶销售同比增长200%。
2018年、2019年麦趣尔因连续两年亏损,被深交所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2020年、2021年麦趣尔净利润分别为5275.08万元、1845.75万元。
直到2022年7月丙二醇事件曝光。
所以我们把奶业的寒冬与2022年丙二醇事件联系起来,因果是否显而易见。
从我们读书开始,我们接受的知识就是多喝牛奶有益,一天一杯牛奶,“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的标语历历在目,但如果牛奶本身含有对身体有害的物质,我还喝吗?这喝与不喝之间当然就变得犹豫。
解铃必须系铃人,唯有让消费者重拾信心,奶业的寒冬才有望破冰。
编辑于 2023-07-20 00:11・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一千零一妙方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大别山茯苓君 - 0 个点赞 👍
难怪我今天在超市,看到某甄的酸牛奶,69元2箱,每箱10瓶装。不知道是临期还是做促销。
牛奶,是一个食品,而且还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食品。不像某些网红食品,我完全可以选择不吃。
但是牛奶,在生活中还是无法被替代的,尤其是对于婴幼儿。但是就像大家知道的,三聚氰胺事件,造成了那么多的大头娃娃,而且大企业也在其中,事后还发展壮大了,真是令人匪夷所思啊
发布于 2023-07-21 10:15・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三颗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