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运营商提高了电动汽车充电桩的峰电电价,引来很多消费者吐槽本想图省钱选电车的,现在不省了。

这事长期要结合产业结构看。
新能源汽车身为最近消费疲软、房地产拉闸经济大背景下一个有真技术,且产品性价比卷得赢海外品牌的风口行业,终究要担起拉GDP的重任。
前期的国补填补车企亏损、出售油耗积分新能源积分赚钱、免征购置税、绿牌不限购不限行、地方补贴给新能源多于燃油车、油价持平全球电价低于全球、充电桩补贴等扶持政策的主要目的在拉起市场需求和车企产业链。
目前中国新能源难得的做到了政策导向变为市场导向。
下一步必然是如一箱油半箱税、燃油车收购置税排量税豪车税等那样,让新能源汽车成为经济和税收增长的新引擎。

考虑房地产曾经是个土地出让金规模巨大,房地产养起的农民工、中介、金融等市场也非常庞大,新能源汽车单打独斗是填不上窟窿的,就算把国内燃油车全部排挤走、加大对全球出口也不够。
所以新能源汽车急需拉起现阶段还经常性亏损的风电、储能、充电桩等行业独立增长,不再依赖补贴。
回到短期视角。
盛夏本就是空调用电高峰期,且全部叠加在了白天工厂等用电大户上班的时段,把太阳能等白天发电为主的电填进来仍然不够。
因此,充电桩利用峰谷电价一手多赚钱,利润端补充补贴退坡带来的损失,另一手利用充电差价,驱赶电动汽车晚上等谷电时间再充电,平衡电网的动作就容易理解了。
总体来说是利好充电桩继续扩张,利好储能发展起来协同风电等进一步平滑电网,利好新能源车继续深入下沉市场的产业发展思路。
再绕回长期视角,中国强大电网支撑下,协同水泥基建曾经带火了中国高铁地铁产业链的爆发,但奈何它不是ToC的,回本过程漫长。
现在我们需要的是接着靠电网,拉起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的进一步发展,摆脱经济对房地产的依赖,同时强化相关产业链出海,形成新的GDP和税收和外汇引擎。

消费者角度看,电价上涨确实不够友好,但新能源产业群从被补贴扶植转向自主盈利拉动经济增长的大势不可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