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食堂之所以火爆有供需双方的因素在起作用。
一、年轻人吃饭的需求分析
这里把年轻人限定在21-30岁这个年龄断,这个年龄群体的人基本已离开校园走入社会,单身居多、租房居多。毛主席说过,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但现实情况是很多年轻人不会做饭,会做的又不想做(996上班已经够累啦)。想做的又不划算,没有规模经济。如果自己做饭,基本上就是“吃饭十分钟,做饭两小时”,其中买菜、洗菜、切菜、配菜、炒菜、洗碗、拖地、丢垃圾等等加起来时间成本太高啊。以上几点必然导致吃饭需求的外包化即出去吃成为刚性化需求。
二、年轻人吃饭的供给分析
不管你吃什么,出去吃饭就这么几个场景。
1、下馆子;对大算数人来说只能偶尔为之(朋友聚会),天天一个人下馆子炒几个菜,肚子和钱包肯定都受不了。
2、在单位吃食堂;这要是大型企业、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等才有的福利,大多数在写字楼的上班一族是不可能的。
3、街边小餐饮店。目前年轻人吃饭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基本以这种场景为主。如:沙县小吃、桂林米粉、隆江猪脚饭、潮汕卤鹅饭等等。


这种数量众多的小餐饮店由于投资少、技术门槛低,而且绝大多数都是个体户性质,先天就带有很多不足。
(1)卫生没有保障,尽管大多数的店都有卫生许可证,但食材的采购配送环节、加工环节、销售环节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隐患。如在食材采购环节很多小店一般会指定一个供应商,这个供应商在规定的时间一般是早上,把一个店所需的各种食材送到店门口,丢在地上,送货的车就是普通的小货车或是人力三轮车,根本不可能有保鲜冷藏的车辆。在售卖环节也存在不带口罩,徒手操作的现象。有许可证的店都有这种现象,无证的就更没有保障。

有人可能会说,既然这种吃饭的地方卫生没有保障,为什么基本没有听过说吃快餐吃死人的呢,大多数人长期吃快餐也没有明显的不适。首先这些不卫生的因素一般不是致命,更主要的是吃饭的是年轻人啊,这是一生中抵抗力最强的阶段。
(2)生命周期短。除沙县小吃这类的品牌连锁店外,很多餐饮店一年半载就倒闭,有时相同的餐饮店面,一年之中居然出现几次旺铺转让的广告(这应该是最没有逻辑的广告了,因为旺铺根本就不会转让)。
(3)创新能力差。一个餐饮店一旦开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它的菜品基本就没什么变化。对这一点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我们如果在一个地方待上三五个月,那么你出去吃饭就会有“没什么好吃的感觉”,当你打开美团时也常常不知点什么吃。
(4)就餐环境不理想。尤其是为了节约成本,很多小餐饮店是不会开空调的。
这些小餐饮店的不足之处给在外吃饭的年轻人的感觉就是不好吃、不放心吃又不得不吃。
社区食堂之所以能火爆就是它能很好的解决出去吃饭的痛点。社区食堂往往以公司的形式运作,资金实力强,连锁经营,采购量大有较强的议价能力,规模效益显著,制作团队专业化,菜品丰富,就餐环境好。
三、社区食堂的现状与前景
现有的社区食堂多数是在政府部门支持下创办的老者食堂。这种食堂年轻人没资格吃,也不方便吃。比如下面这家老者饭堂,五点半之后就不提供给服务了,此时年轻人还没下班啊。


社区食堂的话题不是最近才出现的,资本市场早就刮起过风,因为社区食堂概念,上市公司西安饮食(000721)的股价从2022年11月初开始,连续三个月最高涨幅超五倍。

资本市场之所以会刮起社区食堂的风口,最主要还是这块蛋糕有足够的想象空间,这很好估算,每个人每天吃饭保守估计四十元,早餐10元,中餐15元,晚餐15元,一年吃饭大约一万五千元,根据国家统计局人口数据,全国21-30岁年轻人大约1.65亿.

总的市场规模就大约2.5万亿,如果社会食堂能拿下五份之一的市场份额就有上5千亿的市场规模。社区食堂能否健康可持续发展,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