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观点:折叠屏手机本身是一种从“探索”逐渐走向“成功”的个人智能移动设备。
在走向成功的这条路上,肯定要演变出多种「形态」,这其中就有为了轻薄而「阉割影像系统」的形态,因为一部分消费者更注重折叠屏的轻薄,但并不需要非常极致的影像硬件。这种做法在当下来看肯定不是「先进」,但从实用性的角度来看也不能算是「妥协」。
举几个例子吧~
目前在售的的折叠屏机型里,P50 Pocket 做到了 190g 的重量~

这机子折叠厚度 15.2mm,展开为 7.2mm,在折叠屏机型中已经算是很轻巧的的了,但即便我们抛开它的 4G、高昂售价不谈,也不谈纵向折叠的这种形式是不是华而不实,只说耐用程度—— 它根本就没办法跟做工精良的同价位高端直板手机比,甚至都无法跟大厂的中端机比。
很多折叠屏手机在宣传“弯折次数xx万次”时其实指的是“铰链弯折次数”,屏幕的弯折次数多了、时间久了,出问题的概率还是要比普通手机大的多。另外在出现磕碰、跌落的时候也更容易发生损坏。
还有就是当折叠屏手机经历越来越多的「高温/低温」场景使用后,比如夏天室外40度,冬季室外0度以下,久而久之屏幕也会出现问题。
这些情况都要慢慢解决,随着制造工资与屏幕工资的不断升级,把以上问题都解决了,折叠屏机型销量才能越来越多,价格也越来越低,接受的用户也就更多了。
所以 P50 Pocket 这样的折叠屏机型虽然有一些不足之处,但它是当下(发布时)的最优解,没有这样的机型就没有更好的 P60 Pocket、P70 Pocket……
另外还有防尘防水性能,之前只有三星能把折叠屏手机做到支持防水:

Galaxy Z Flip4 发布时也算是折叠屏机型中的轻巧机身代表款,187g、折叠厚度 17.1mm、展开厚度 6.9mm,但为了做到 IPX8 级防水它的铰链就无法使用“水滴型设计”,所以屏幕折叠后机身是有明显缝隙的 ~

屏幕本身的折痕虽然处理的已经不错但还是比较明显~

此外,当时还有一些横向折叠设计的机型,重量能做到 270g 左右就已经接近极限了。
即便商家把展开后的大屏折痕问题、应用适配问题、机身防水问题、屏幕耐用问题都解决了,短时间内也无法把横向折叠屏机型的重量做到 200g 以内。
但我们能说 Galaxy Z Flip4 这样的产品在那个时间段是一种「妥协」吗?妥协了「折叠间隙」、妥协了「屏幕折痕」?
我们能说当时其他手机厂商的折叠屏机型不支持防水是一种「妥协」吗?
我认为不能,因为各手机大厂受限于当时的技术,制造出来的折叠屏机型就会有一些不足之处,包括现在也是如此。
之后华为发布了 Mate X3:

通过对内外屏幕、水滴铰链、影像系统等多个核心部件的全方位提升,它把重量控制在了 239g(素皮),折叠状态厚度为 11.08mm、展开状态厚度为 5.3mm,而且它还做到了折叠后屏幕无间隙、IPX8 级防水。
现在来看这款机型,与几年前的折叠屏机型对比要强太多了对吧。但是回到几年前,当时的折叠屏机型那么厚、那么重、那么大折叠缝隙……是「妥协」吗?其实是当时技术做不到更好、更轻薄,对吧。
所以在现阶段,为了追求折叠屏的轻薄而把影像硬件做一定的「阉割」,在我看来就是现阶段的一种解决方案,是「取舍」而不是「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