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个回答

理想汽车增程式的“落后技术”为何却从一众新势力当中突出重围,有望月销3万辆?

Mr.LiQAQ
36个点赞 👍

如果深度学习这样的先进技术,在某个样本上不work,用传统机器学习来做效果很好,而且性能要求很低,不用占用很多GPU。

这样搞出来的软件,会不会有人因为里面跑的是传统机器学习,不够先进,就嗤之以鼻并且不用?

那为啥放到汽车上,这就成了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又不是报国家工信部科技部的研发项目,一个量产的,面向消费者的消费产品,讨论这些有什么意义呢?

然后,“增程”面临的市场需求是什么样的呢?

网络上有很多汽车博主,很喜欢聊这样的观点:“纯电的里程续航已经不存在了”。

然后看眼他们的IP,基本上都是“北”、“上”、“广”。

可以说这些大佬们是真的没说谎,在他们所处的区域内,确实不存在里程焦虑这种事。

下图是芝能做的中国充电设施报告。

整个北方,除了北京这个独苗(懂的都懂),都存在着补能问题。

而且这个数据是按整个省平均算的,实际上我在辽宁,基本上出了沈阳市和大连市,不少城市整个城市的充电桩数量都到不了两位数。

在沈阳市内,充电桩确实是够用的,很多充电桩都空闲到给增程/插混当车位了。

但一旦离开了沈阳,我出去开高速就是这样的:

纯电车排着队充电,里程短的车为了省电/快点充电空调都不开,开门人跑出去等着。

增程和插混休息一会拍拍屁股,烧着油就走了,纯电,哪怕是100C的快充,也得等前面纯电先充完。

所以我觉得增程和插混,是对我们这些处于“北上广”外大城市消费者需求的尊重。

有很多极端的纯电车爱好者,老实说他们的不少发言,都不是很礼貌的。

其实我的L9大多数时候也是在纯电开,因为家里有桩。

只有14%的里程消耗了油。

但这14%的里程中,100%都是“救急”一类的情况。

其实我也非常喜欢腾势D9,静态体验过好多次,如果公司采车我一定会买D9。

但到自家用的情况。

我就想起李想当时聊为什么不在司机后面装小桌板了:

李想:“……如果我们自己开车的话,后面有人不停动你的座椅,对于驾驶员开车是分心的,是非常不安全的。很多车设计成两个桌板的重要的原因是司机在开,车里有老板的话,司机是一个低一等级,然后身份很低的人,但是在理想L9里面开车的往往是家里的主人,他们努力的出去赚钱,然后不能让他变成一个司机的身份……”

虽然说出去很政治不正确,但乘客舒适度做得很高而且不是MPV车型,其实是很给男车主面子的一件事。

这样的理由不太放得上台面,但其实不少车主是这样的心理。

发布于 2023-07-26 20:08・IP 属地河北
科技Yttrium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