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实际上就是在玩国产燃油车玩烂了的策略。
你说增程式没有技术优势?
当年国产燃油车时代,三大件相对合资或者国外品牌,有什么技术优势么?W12技术复杂度更高,但是国产燃油车靠的是4缸杀出的地位。
三大件不占优势,但是同样价位,我比你配置高。各种功能往上加。同配置,我比你价格低。而且比你价格低的同时还比你空间大,比你修起来便宜。
有国产车是靠和同级别产品硬拼技术,同价位没有任何配置优势,纯靠三大件性能有碾压优势做起来的么?尤其是30万往上走的市场,别说优势了,性能能不能达到同级别都存疑。所以30万以上的市场都够不到。
理想本质上也玩的是这一套。不过对理想更有利的一点是,在这个价位,所有的新能源厂商,包括传统车企转型在内,三大件的优势全都不复存在。就算有一定优势,也是局部的而无法碾压。串并联混合模式,注定复杂度提升,动力方面会存在燃油车天然存在的一些问题。有油耗的优势但是和始终电机驱动的平顺性无法完全相比。更何况传统燃油车企本身发动机技术也不是一枝独秀的。更不要说电池大家都采购的,车机方面传统燃油车企甚至还处在劣势。
而这个时候理想把车的定位放到30-40万这个级别。这个级别在理想入局的时候还是国外品牌占有率高。国产品牌除了新势力几乎没人踏足。把竞争对手定位在BBA以及二线豪华。这让理想有了价格战的空间。能做到同配置比别人价格低,同价格比别人配置高。把更豪华的车上的配置直接下放到这个级别来竞争。
而如果理想定位到更低的级别就要面对中国传统燃油车企业的新能源品牌。在这个价位段和玩惯了价格战的国产燃油车企相比根本拉扯不出性价比的大幅优势。所以理想直接在40万上下的区间用了传统燃油车企业的竞争套路。是还有空间能玩价格战的用户群体规模最大的市场区间。
而且直接在这一个区间入手,一旦成了,品牌形象立住,形象就不会太低端。未来出低价车,就相当于奔驰出A级,宝马出1系,不用完全依赖价格战。网上去攀也会更容易。
而传统燃油车企,因为品牌一直以低端市场为主,想要往上爬就不得不建立新品牌,重新树立品牌形象。以前的品牌形象对新品牌的帮助很低。
总体而言理想就是抓住了传统燃油车企,并没有意识到在新能源领域豪华品牌的技术优势不在,增配置控价格的这一套玩法在燃油车行不通,因为三大件的差距是有的。但是在新能源领域行得通。直接对着BBA,把传统燃油车企和大众、通用、本田之类的车企玩的策略给用到透了。
结果就是从BBA手上抢了一块肉。
然后传统燃油车企就被自己最熟悉的策略给打懵了。
比如长城,拿蓝山和理想抢市场,对标理想。
你想说传统车企的技术优势?不好意思传统燃油车技术优势的认知大部分人还是认为合资品牌更有优势。人家有F1车队,有V8 有W12,你有啥?你的技术优势立不起来,反而还可能因为电气化方面的传统认知觉得你落后。
你想说配置和价格优势?理想已经是打价格战了,已经比同级别国外品牌的配置要高了。给你打价格战的空间有多少?也形成不了巨大的优势。
只能打个价格定位不同。结果理想出个L7。蓝山面临的就是一片红海。
但凡蓝山不把竞争对手定位理想,直接对标BBA的同级别车,性价比立刻能拉出巨大的优势。结果盯上理想……也不知道咋想的。30万以上级别车那么大的空间,非盯着其中的一家本身靠性价比优势的车企来打性价比的牌。剩下一大片市场不去动,你撑死能吃掉多少市场份额?最多就是理想的市场被你咬一口,能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