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读者的第一反应估计是“为了变相收费”,但较真去看,还真未必如此。
首先我们看黄山旅游管理部门官方的答复。

官方的答复不是那种想象中记者突击采访,一个被推出来的基层代表支支吾吾,口不择言,最后生硬找个了理由的场景。
而是有理有据,层次分明的回答了“开水泡面”的问题。
1.是泡面残羹和调料包被倾倒。
导致黄山标志性的黄山松等植被被破坏严重。考虑到游客休息会集中在树下,几乎全年365天有游客,这方面导致植被出现问题是很可能的。

另外,大量客人会在黄山顶看日出日落,停留时间较长,这部分人吃泡面是比较常见的。

2。不利于野生动物保护
这点也算有理有据。
如果有去一些国外野生动物景点旅游的经验,会发现很多地方喂当地野生动物必须购买管理处提供的草饼、饲料,防止游客乱喂或野生动物自己进食造成的异物伤害。
也给动物保留一定的野外获取食物习惯,而不是和游人太亲密接触,造成互相的骚扰。
黄山风景区野生动物还是挺丰富的,包括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白颈长尾雉、黑麂,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勺鸡、白鹇、黄喉貂、中华鬣羚、猕猴、黄山短尾猴等。
还有安徽省保护物种豪猪、花面狸、食蟹獴、小麂、猪獾等常见的其他野生物种。

其实,声明里面还有两点没提,可能因为背后都是敏感的成本原因。
1.超高的人力打扫成本。
很多人自认为“环保”就是别把垃圾丢在地面,而可以扔下山崖,峡谷,黄山景区又有很多地方比较险峻。
所以很可能平台上扔下去的包装、桶杯,需要每年派遣专门的人员用吊索、攀爬工具下降到各个山体平台上区打扫。
2.比较高的“开水”成本。
我们在地面上拧开水龙头就能享受到自来水,是因为有自来水供应和加压的系统。
但想象下在海拔1800米,周围都是平原的“黄山”上,水是从哪来的?
以前基本都是挑水工人人力输送,现在有了高压变频水泵,但考虑到黄山游客的数量,多少水也不够每个人接几百毫升泡面的。
别说游客络绎不绝的黄山,就以前高中,一个楼层一个开水箱,到了冬季课间打水的同学一多,基本都是拥挤抢着才能打到。
这背后的水源输送成本、电力保障成本,放在平地不算啥,在山顶上也是一笔挺昂贵的资源。
实际上,黄山挺早就喊出了不提倡泡面的口号。
最早,网上能找到2013年的新闻,黄山就控制管理泡面,提出的理由也是泡面水影响环境,但当时并不禁止游客吃泡面,知识禁止景区商贩卖。
而提供的饭盒45元三菜一汤,考虑到上山的成本只能说还行吧。

其实光是禁止泡面如今可能也难解决问题。
小红书上能看到大量建议,说去黄山要带自热锅和自热饭,因为取水排队,热水没有供应。
这里的“自热锅”、“自热锅”泛指所有能自热的品类,不特指某个品牌。
攻略说这样可以买一瓶10元的矿泉水,就吃上热的食物。
但自热食品里面的加热袋,主要是生石灰,遇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同时放出大量热。
其强碱性对土壤的破坏更加严重,对松树和动物的生存更不利。
而且大多为了口味加了重油、辣油,如果泼洒汤汁更加难清理。

低端的拉扯是“你不让游客吃泡面,罚款+大喇叭惹来反感”,游客则千方百计自带热水、自热锅就要吃不环保的便携食品。来对抗就不吃你几十元一盒难吃的盒饭。
高端的思路则是“我给你提供一种从文化、体验、口感上远超泡面和方便食品的特色美食,谁还自带泡面让旁人看他的眼光都让他难受。”
所以,更好的办法是从游客侧去引导,形成“黄山特色餐饮”的文化习惯。
这里说的“文化习惯”可不单是老生常谈文明卫生之类的文化习惯。
而是把“旅游经济”和“当地特色餐饮”结合的旅游文化培养。
之前在日本、欧洲旅游的时候,也去过一些自然环境特别好的地方,发现他们会很早就有意识的培育当地的特色旅游饮食文化。这点挺不错。
当地人旅游到某个地区,中午一定要吃本地特色的温泉锅、荞麦面。而到了西班牙、瑞士的某些山间美丽的徒步线路,每个景点都有当地特色的奶酪锅、海鲜餐、农场午餐等等。
收费不能说便宜,但给你精致和独特的感觉,从饭盒材质、装饰枫叶、到食材和工艺都已经形成了当地的一些特色,和外界能吃到的餐品不同,大家也都愿意体验下。

寺庙附近的点心会别出心裁做成类似寺庙“枯山水”的造型。

精致的盒饭中,往往会用当地的竹叶、松叶、枫叶等作为点缀,美观的同时提醒保护环境。


日本的火车上,甚至还会有一种“铁路便当”的概念。
就是利用火车沿线的特色农产品,形成自己线路有代表性的“盒饭”。而且考虑食用方便,大多可以简单加热就能吃,甚至常温食用也可以的餐品。
虽然不便宜,但给游客一种沉浸在地区的特色文化中,一次性品尝所有特产的感觉。


相比起“禁止”“封杀”,这种把有地方代表性的餐饮做精致、做美观,让每个爬到黄山顶峰的人都觉得一定要品尝一次当地的代表美食,打卡留念。显然更人性化和减少不满。
总之,美食经济现在是很多城市旅游的名片。
作为景色很美丽的黄山,不需要把“吃饭”这件本来对旅游行业大有帮助的事情,变成和游客在“泡面”上的对抗。
而是可以像“淄博烧烤”一样找专业的公司来策划形成和景色互相促进的热点。甚至做好了收益还会远大于门票。毕竟门票只能买一张,美食可以体验很多顿。
山上资源有限,可以模仿日本铁路便当,在山下供应链基地的食品工厂做好。成套运到山上简单加热再提供给游客,尽可能兼顾口感和热度。
什么“迎合松茸烤肉饭”、“桃花鳜鱼火锅面”、“素斋问道豆腐宴”,学日本荤素搭配弄成不同小碟子,一份主菜搭配六七种安徽当地特产小食,讲究一个当地特色和风味。
每个套餐可以按照食材把价格定在58~168之间拉开五六个档次,赏美景同时品着美食,看着朝霞落日。哪怕贵一点,只要真材实料,不少游客都愿意打卡。
再弄几个传说典故,吉祥寓意。比如吃桃花鱼套餐助姻缘,问道套餐祝工作顺利,迎客松套餐愿老人健康之类。餐盒里面送一些能带走的精致小纪念物。
能让游客心甘情愿地不吃泡面,而去吃美食,这样才叫本事。
关注也说,阅读更多有趣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