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作特定评价,也不回应任何人,就感叹1点:三十年甚至二十年前正道世界对于“文化输出成功与否”和可以通俗地称为“柏林墙学”、“苏东走私摇滚唱片学”的话术,还是至少基本逻辑能理得比较顺的——所谓“我们的优势文化不可阻挡,邪道国家内心深处对我们的无形之手充满恐惧。可笑的桑瑟施普只能完全封杀,视我们为洪水猛兽,不然只要放进去一点光芒,无论这些国家内部推动怎么样的舆论攻势给予诋毁,无声的人民会通过走进电影院、买音乐制品的形式用脚无声地主做出选择,时间长久,潜移默化,就能让柏林墙崩塌。。。”
到了2023年,这样的评价因为历史惯性,在“主流明面”上也没有变化。然而在一部分数量不少,信仰“哈吉米多顿即将到来”的新激进福山主义者看来,即使严重的桑瑟施普依然存在[1],每年引进到“目标国家”的电影数量还是极其有限,对画面的删节编辑手段也很普遍,理论上旧话术也能不受干扰地继续成立,他们已经不能够允许哪怕一部他们潜意识认定为“攻城锤”式电影票房扑街了,不去看电影,立刻就要被质疑理由,是不是“人不行”?哪怕这些电影仅仅是市场中自然产生,根本没有任何想象中的意识形态因素,反倒是他们眼里的邪道世界宇宙会把文化产品看作意识形态成功失败的标杆,这下双向奔赴而不自知了。
看不看电影,要么是薛定谔舆论引导的结果——既是充满谎言不能与正道光芒对抗、阻止“觉醒”,又能在没有任何强制力限制民众去看电影的情况下(如果有,肯定第一个批判这种手段,比如“排片学”,而不会是地图炮式抱怨“不去看”)直接在文化战争中取得优势。
考虑到类似声音在大洋两岸都有回响,甚至在其他社交软件中,进化到了直接机器人般自动批判在塞里斯票房成功的电影、导演的“立场”问题了,那么就有必要思考,下一步可能会是什么?显然正道自己没有他们那么疯魔(所谓狂热粉丝永远会让偶像都觉得不可思议),票房不够作为外交制裁的理由、通过是否去看好莱坞电影进行忠诚测试等,想想都觉得不可能实现,然而这些何尝不是一些人内心深处“真正想说却又说不出来的话”?
参考
- ^当然,对于具体什么样的桑瑟施普,评价也有差异,比如真一星越南因为一张背景中小孩作画像是“地图”的东西,边缘一条不连续的弯曲虚线,就全面封杀《芭比》,就不仅没人批判,反而引发一片赞扬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