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耶伦访华,据说肩负很多“任务”,外媒帮她总结了其中的一条:“让中方官员相信,美国以国家安全名义阻止中国获得半导体等敏感技术的一系列措施并不是为了损害中国经济。”
这都已经2023年了,美国对中国芯片产业发动的禁令已经不下十几轮,实体清单上的大陆企业和个人超过了2000个,对面还能编出如此冠冕堂皇的理由,令人感动,简直是“他真的,我哭死”。
估计美国人自己也看不下去了,这种说法很快便被New York Times上的另外一篇文章所打脸。
在耶伦离开中国的4天后,外媒圈有名的中国报道记者Alex Palmer在NYT上发表了一篇阐述美国芯片封锁的文章,直接将其本质写在了标题上:这是一种战争行为(An Act of War)。
Alex Palmer毕业于哈佛,是北大首届燕京学者,长期报道中国,范围包括徐翔、芬太尼和TikTok,是伤害中国人民感情的老熟人了。不过在芯片这件事上,他倒是把美国人的实话给套了出来。
在文章中,一位受访者露骨地表示:“我们不仅不会允许中国在技术上取得任何进展,我们还将积极扭转他们目前的技术水平”,而芯片禁令“本质上是为了根除中国整个先进技术生态系统。”
美国人用了“eradicate”这个词,这个词含有“灭绝”和“连根拔起”的意思,经常出现在天花病毒或墨西哥贩毒集团的前面。而如今,这个词的宾语变成了中国的高科技产业。作者在文章中预测:如果这些措施成功,可能会影响中国一代人的进步。
任何想了解这场战争严重程度的人,只需要反复咀嚼“eradicate”这个词就够了。
竞争的法则,跟战争的法则,其实是完全两个层面的东西。
商业竞争是一套合法框架下的较量,但战争则不一样,对手几乎不会考虑任何的规则和限制,会不择手段地来完成自己的战略目的。尤其在芯片领域,美国甚至可以不断更改规则——你适应了一套,它立马换一套新的来对付你。
比如在2018年,美国商务部用“实体清单”的方式制裁了福建晋华,直接导致了后者的停产(目前已复工);在尝到了“甜头”后,2019年华为也被列入了实体清单,限制美国企业为其提供产品和服务,比如EDA软件和Google的GMS。
在发现这些手段无法完全“消灭”华为之后,美国改变了规则:从2020年5月开始要求所有使用美国技术的公司都不能给华为供货,比如台积电的代工,这直接导致了海思的停滞和华为手机的大幅萎缩,给中国产业链带来每年超过千亿的损失。
而在之后,拜登政府更是把火力目标从“企业”上升为“行业”,大批中国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先后被列入禁令名单。到了2022年10月7日,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发布了新的出口管制条例,几乎直接给中国半导体设置了“天花板”:
16nm或者14nm以下的逻辑芯片、128层或以上的NAND存储、18nm或以下的DRAM集成电路等均被限制出口,而算力超过4800TOPS和互联带宽超过600GB/s的计算类芯片也被限制供货,无论是代工还是直接销售产品。
用华盛顿某智库的话来讲就是:特朗普瞄准的是企业,而拜登打击的是行业。
在阅读《三体》小说的时候,普通读者很容易理解智子锁死地球科技的阳谋;但在现实中,不少非产业界的人在旁观芯片禁令的时候往往会产生一种认知:只要你遵守美国的规则,就不会被针对;你被针对,就说明你做了错事。
有这种认知很正常,因为很多人的思维还停留在“竞争”的框架中。但在“战争”里,这种认知可能是一种错觉。这几年不少半导体高管反映:当企业的自主研发开始涉足先进领域时(甚至只是预研),就会遇到一堵无形的气墙。
高端芯片的研发,基于的是一套全球技术供应链,比如要做5nm SoC芯片,需要跟Arm买内核,跟Candence或Synopsys买软件,跟高通买专利,跟TSMC协调产能……只要做这些动作,就会进入到美国商务部BIS监管的视野之中。
一个案例是某手机厂商旗下的芯片公司,在台湾开设了一家研发子公司,吸引台湾本地人才做消费级芯片,但很快就遇到了台湾相关部门的“调查”。无奈之下,这家子公司被剥离出母体,作为体外的一个独立供应商,但也得小心翼翼。
最终,在一次被台“检查机关”突袭搜查并带走服务器后(并没有发现任何违规),这家台湾子公司被迫关闭。而几个月后,其母公司也干脆主动解散——高层发现在不断变化的禁令下,只要是高端芯片项目,就有被“一键清零”的风险。
的确,当不可测的业务遇上喜欢酱香科技护城河的大股东,结局基本上是注定的了。
这种“一键清零”的能力,本质上是美国将之前奉行的“基于自由贸易的全球产业分工”,变成了一件攻击敌人的兵器。而为了粉饰这种行径,美国学者还特意发明了一个专业术语:weaponized interdependence,即武器化的互相依赖。
看清楚这些之后,很多之前争议的事情就没必要再讨论了。比如再去讽刺华为违反伊朗禁令没有任何意义,因为人家已经明说“伊朗只是一个借口”;再去指责中国的产业政策也显得可笑,因为美国反手就掏出530亿美金,来补贴芯片制造促进回流。
——引用自戴老板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