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个回答含有被封锁的答案2个

美三大芯片巨头和半导体行业协会齐声警告拜登政府,表示反对升级对华出口限制,如何评价?美政府是否会停手?

观察者网
43个点赞 👍

芯片巨头发出警告的举动,本身说明美国决策层有进一步升级半导体制裁的意愿。

而且我个人认为,未来美国在半导体领域进一步扩大打击面的可能性不低


站在美国的立场上,加码半导体制裁的理由可能有很多:

一方面,半导体及ICT产业不仅关系到全球产业的发展格局,经济和科技实力最核心的基石。

芯片是数字世界的物理底座,在当下和未来高度信息化和智能化的社会中,更是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近期如火如荼的AI浪潮,更凸显出芯片算力及其背后半导体产业的重要性。

之前将高端计算卡对整个中国禁售,当时我就明确表示:

美国此举本质上是试图通过卡住先进算力的方式,打击中国在AI、流体力学、工程仿真等等领域的科技研发。

反过来看,很多人可能没意识到一点:

现在的美国,早已不是二战后制造业如日中天的美国了。

某东方大国的崛起叠加美国自身的去工业化,美国的立国之本被严重侵蚀,曾经的优势产业大量流失。

如果不是马斯克搞出来特斯拉和Space X,情况还会更糟糕。

即使如此,时至今日FAANG以及一众半导体公司,对美国来说已经可以说是利润和工作岗位的最大提供者。

半导体及ICT产业已经是美国的经济和科技实力最核心的基石,夸张点说甚至算得上当今美国的立国根基。

一旦半导体及ICT产业失守,对美国来说可谓是不能承受之重。


另一方面,美国及其能够控制的盟国在半导体产业链占据优势地位,也为制裁提供了最有力的武器。

自特朗普发动的贸易战以来,知乎上唱衰的声音就不少。

如今数年过去,中国与全球的贸易额节节攀升,出口总体上也是一路增长。

美国人自己也清楚,贸易战的王八拳并不能起到实质性作用,科技战随之接踵而至。

必须承认,美国丧心病狂的实体清单,在撕掉“自由贸易”底裤后的确对我国半导体产业的龙头企业造成不小冲击。

很关键的一点在于,半导体是很长的产业链,国内优秀科技公司的单点突破后容易面对敌人的侧翼围剿和重点打击。

事实上,也正是半导体设备和制造领域的短板,放大了国内半导体产业链的“木桶效应”。

华为、中芯国际、长江存储……国内优秀科技企业的发展或多或少因制裁受阻。

与之相对应的是,在有效打击竞争对手之后,苹果、高通、英伟达等等企业市场扩大,可谓赚的盆满钵满。

也就是美国高度控股的三星,因为半导体存储器周期和长江存储的有利竞争,利润大幅度萎缩。


美国人的风格,一贯是只要有好用的牌,就会坚决用的狠用到底,甚至可以说无所不用其极。

正如毛主席的那句明言:

美帝国主义者很傲慢,凡是可以不讲理的地方就一定不讲理,要是讲一点理的话,那是被逼得不得已了。

美国人利用其独步全球的半导体产业,肆无忌惮的扩大打击面,这些年我们难道看的还少么?

通信、AI、超算甚至消费电子,多少产业被波及到呢?

所以我认为,美国进一步升级制裁的可能性并不低。


此外还有一个细节,不出意外的话华为下半年5G回归,对美国决策层可能或多或少有一定刺激。

具体进度虽然保密,但美国人或多或少也能了解到一些,比如前阵子路透社就报道了相关信息。

(虽然据我所知路透社的报道有些细节不对,不是SMIC)

有小道消息称美国准备将国内所有Fab企业都拉入最严格的制裁名单,所有设备和人员支持一律禁止。

之前中芯国际等企业虽然也上了实体清单,但说实话力度跟华为还是有一点区别。

倘若制裁进一步升级,未来国内半导体制造领域发展会更加艰难:

抛开众所周知的光刻机不谈,现阶段国内半导体产业仍然难以完全绕开KLA(科磊)、Lam(泛林)等美国企业。
举个简单的例子,夸张点说KLA是从硅片到Die到封装全环节制霸。
我跟从业者交流时,对方甚至表示,连技术难度和设备要求相对较低的封装环节都不一定能完全替代KLA。
因为KLA的测试仪器能尽量把不符合标准的片筛掉,下一环节的成本就更低。
国产设备不是不能做,只是精度相对低一些,影响良率和成本。
封装环节本身利润率就不太高,用国产设备的话压力自然更大。
这还只是美国一家的设备,近期半导体行业发生的事大家都知道:
美国对所谓“盟国”有很强的控制力,对国内半导体产业发起全面围堵。
所以说,国内半导体产业发展,仍面临不少艰难险阻。

但我说这些,是为了一味唱衰吗?

中美科技战的进程,真如某些壬冷嘲热讽的那样“毫无希望”吗?

国内半导体产业发展,真如某些恨国党洋洋得意的那样“十年二十年也追不上”吗?

不,绝不是!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一直坚定看好国内的产业升级,对国内半导体产业发展也非常乐观。

具体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一方面,国内半导体产业的技术攻关,本就是“双线并行”;

半导体设备领域,差距的确不小。

国内半导体设备的发展,必然是一个工序一个工序啃,一个环节接一个环节攻关。

整个过程相对漫长是正常的,长期看全国产化极可能是必由之路,但这并不意味着中短期内全国产化是唯一路径。

之前我不止一次说过,短期内我们真正的目标是自主可控

设备在手里,尽量搞定耗材备件,以此实现半自主的生产。

这种方式虽然长期看产能和技术天花板必然受限,但中短期内无疑有助于解决燃眉之急。

尤其是自主产线参与市场竞争,更是实现良性循环的重要一步。


另一方面,美国丧心病狂的实体清单,短期内确实对国内相关产业造成了不小打击,但长期看却为国产替代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市场空间;

说到这个,我已经记不清多少次重复这些最基本的道理了:

看似温和公平的自由市场倾销,长期看反而可能是扼杀竞争的最大推手。
而看似严酷和立竿见影的制裁,长期看反而为自主产业链的发展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市场空间。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上文提到的美国强势的半导体企业,难道是天上掉下来的?

又或者是某个或某几个天才一拍脑袋,就做到如今高度复杂的水平的?显然不是啊……

我从来不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更不是否定人才(尤其是顶尖人才)的重要性。

只是实事求是的说,高科技产业起步初期个人的作用很大,但随着技术越来越复杂,庞大的资本投入和研发梯队不可或缺。

事实上,业内顶尖半导体企业,无不有着庞大且成熟的研发团队。

商业社会环境下,我们不能脱离实际像“真空中的球形鸡”一样讨论技术,市场的重要性显然易见。


所以,我还是那些说烂的话:

短期内华为乃至所有相关企业面临不小打击,是谁也无法否认的事实。

但我们不仅要关注现状,更要关注现状背后的发展趋势。

只要我们不被“速胜论”和“亡国论”蒙蔽双眼,只要不被短期困难压垮意志,最终的胜利必将属于我们。

发布于 2023-07-19 16:57・IP 属地天津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
现实主义理想者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