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这个想法高度点赞,这绝对是一个发财的好方向。
现在生育率这么低,根本不用算都已经可以确定“老无所养”的未来了,到时候要请一个私家护工或许得要10万元以上的月薪,而且是有钱也不一定能招得到。
有的人或许会想请菲佣、阿三来当护工,但中国人口那么多,得招多少外国护工才够啊,而且说得不好听,大家能不能接受他们的护理质量还是个未知数,更不要说这么大帮人入国怎么养活也是个超级难题,这条路或许根本就行不通。
到老了或许就只能自己照顾自己了,这就是很多中国人的未来,而且这个问题用多少养老金都解决不了,所以我才认为生孩子是现在最保值的养老投资。
至于说到时候把大家都集中到养老院里照顾,其实这个想法也不太现实,毕竟养老院的氛围并不是谁都能接受得了的,很多人宁愿自己照顾自己也不愿意去养老院,所以现在才有那么多人选择居家养老。
因此,我们可以认为以人工方式去解决老年人的护理问题大概率是行不通的,更有可能依赖于自动化设备来帮忙人们解决生活上的照料问题。
然而,老年人的认知障碍问题对使用设备造成了极大的阻碍,而用一般年轻人的经验根本想象不到老年人的认知障碍到底是一个什么玩意,所以我们会发现老年人对一些简单工具都难以学会使用,这也是为什么老年用品难以开发的根本原因。
如果要想依赖于专业设计师来解决这个问题的话,那么我们得找既有专业的产品设计能力,同时也要对脑退行性疾病非常了解,另外还要对人类行为学非常熟悉,这相当于至少要具有两个不同专业的博士头衔的人才才能胜任,估计全中国加起来这样的人才可能不到20人(前提是他们愿意从事相关职业)。
由此可见,靠个人力量来解决这个世界难题是几乎不可能,我们需要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得形成专业的科学体系来解答,或者说得更通透一些,就是直接创造一门新的科学——老年护理设备学。
既然要创造一门科学,那么就自然要有人当那个测量者,搞清楚老年人会用什么会做什么,这样才能产生可以加工的测量数据来给后面的开发人员使用,而这就是老年人能力评估师的工作。
当然,这种工作并非谁都能做的,至少在行为学、心理学、神经医学等相关专业上有基础的人才能胜任,同时还需要会设计和使用专业的测量工具,以避免主观判断对数据的污染。
至于能不能用AI护理机器人来代替,这个估计真的很难,因为连设计人员都不一定知道到底要怎么做才是对的,让机器人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谁知道会搞出个什么灾难出来。
未来老年用品产业肯定是一个不错的发展方向,而其对老年人能力评估的需求必然是巨大的,所以这个职业是很有前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