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我来说,这份榜单里最有意义的数据是下面的小字。用外部数据估算一个STEAM游戏的销量虽然不难,但我的确没时间一个个去扒这么多数据做统计。统计组着实辛苦了。
把这份数据转换成表格,我们能得到更直观的一组数据:

可以看到,无可见销量作品和免费作品沾到了市场的42%,虽然免费作品里不乏《东北之夏》这样的大热,但整体来说还是默默无闻的,属于纯粹的分母。
销量一万到评论数大于10的作品是市场的中坚,占比49.6%。但是,这部分产品就能活得不错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在前两天的这个回答里,我顺便写了一下普通用户要如何利用外部数据推测STEAM游戏销量(拉到最下面就是了)
我们假设一款游戏卖了5000份,定价40元,那么制作者能获得多少钱呢?
有发行时:
5000 X 40 X 0.7 X 0.5= 70000。
无发行时:
5000 X 40 X 0.7= 140000。
7万和14万而已。
别以为5000份的销售成绩很低,能卖五千份,说明已经找准了用户群并且被接受了,能做出这样游戏的制作者靠着自己的技能去找个班上,年薪至少2个14万。
所以,虽然很残忍,但这部分的产品也是分母。
这也是文化行业向来的特点——不是二八,而是2%和98%,金字塔尖上的作者/作品通吃一切。
但是,就算是销量一万到四万的6%和四万以上的2.5%,也并不乐观。
观察排行榜上的15款游戏,只有4款是自研自发的,剩下的11款都是有发行商的,我们就拿我很喜欢的《火山的女儿》来做分析。
2000万销售额 X 0.7 X 0.5= 700万。制作者和发行商一边700万(按55分成算)
《火山的女儿》的核心开发者只有两人,是纯粹到不能再纯粹的“独立游戏”。半年700万的收入当然可喜可贺(随着长卖,收入还会不断增加)。
但这个榜单不是“国产独立榜单”而是“国产买断榜单”(知乎的题目起的完全不对)。那么如果拿到这个成绩的开发团队不是两人而是十人呢?
这个收入是不是就没那么多了,并且,这还是整个行业的第一名才能拿到的成绩。
整个国产买断市场当然比前几年是好了一些(前几年的那波国产热度不能算数的,去年已经被反噬并且还没完全恢复呢),但还谈不上能养得起多少“长期做买断游戏”的制作者。
除了少数厂头铁非要搞之外(比如B站的那两款),大部分做这行的还是兴趣/梦想/兼职,短期内也很难看到职业化的前景。
未来怎么办?
作为一个兼职的独立游戏开发者,我的意见是:精进自己的技术,并且追求海外市场,尤其是重玩法,文本量少,本地化费用低的项目,我建议各位多上英文版。因为人均收入和购买习惯,英语市场的人均付费意愿的确更强。
最后,吐槽一句榜单的编写者还是太和善了。

STEAM中文市场的评价标准大致是这样的,在评论数大于500的基础上:
95%以上好评=广受欢迎,作品的目标受众非常满意。
90%以上好评=受到欢迎,作品或许有一点用户群错位或是短板,但完全不影响体验。
80%以上好评=用户基本满意,但作品有一些明显的短板或是令用户不爽的地方。
70%以上好评=用户不怎么满意,评论区很容易就能看到言辞激烈的口诛笔伐,但也算是个合格的作品。
70%以下好评=出大问题了(内容或是舆情角度)
按照这个标准,我们看看这前十五名里的评价分布:
95%以上:2
90%-95%:2
80%-90%:6
70%-80%:4
70%以下:1
集中落位在70%-90%这个范畴,这其实谈不上多乐观,用户对国产买断的质量质疑依旧在继续,产品自身也不是那么过硬。
以上,祝买断市场越来越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