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个回答

台湾和欧美是如何解决学区房挤兑的问题?

官人我不要嘛
49个点赞 👍

本質上來說,最重要的是有個東西叫做私立學校,不論在台或歐美都有各種不同私立學校,符合各種不同的需求 (有的是純貴族,也有的跟大陸農民工小孩私校差不多的,也有很特定的例如就專門基督教學校等等,美國最蝦的是還有私立軍校........),尤其美國很多真有錢人孩子是一輩子沒進入過公立學校的自然沒學區問題

我高中也是上私立的,當時國中部有馬英九的女兒......

美國: 離開很久啦不熟,但以前印象是好壞學區差很多,但中等的學區很多,特別好的學區即使租也不是普通的貴,美國人對體制內教育的整體重視程度還好,真的要花錢進好學校找私立的就是,而且問題在美國中產大多住郊區,窮人不是住很市區就是很偏遠的地方,你即使能遷戶口也有現實的交通問題。

台灣: 剛好不但主要業務是在國小,最近有個新員工是大陸姑娘剛剛跟老公從上海搬回來,有個五歲小孩要上學…. 她(跟她婆婆)還滿熱衷要搞學區 ,最後她們第一個想要的學區去擠沒上(太晚遷,剛好差幾個名額) 後來去了她們家周邊三個學校中評價比較好的(以前有時候也會超額,今年沒有)

總之,台灣還是會有要擠的狀況,不過不嚴重,反而三四十年前問題比較大因為當時是人口上升高峰而學校不夠多,台灣公立學校基本資源都一樣,反而偏鄉會補助人均更高,但一個現實是學生的家長組成總是不可能平等,例如我小時候念的那個體制內家長近半,自然會有點不同,當時鎮上的學校滿出來了所以有些同學是被迫過來的(那個小學離鎮上滿遠的,如果不是住附近眷村的很多人得要家長開車接送),好像是抽籤決定誰倒霉。

(其實進入現代,小孩學業好不好最主要是看家長,家長程度好會拿捏的學業很難差到哪裡,反之家長自己程度差,或是不會帶小孩的,只是想一昧填鴨的,那真的是要小孩本身資質特別了....例如我在台灣那個國中,因為家長一堆公務員研究員,自然升學率高,也是有不少家長慕名要擠進來,問題是這不是因為老師學校有多牛逼啊...是家長牛....)

台灣高中大學考試之前是真的不看戶籍地,大學本來就是大家同試卷(也有原住民加分就是),高中自由報考,外地人報考台北高中比例很高(一方面是其它縣市高中不大夠,很多人是高中寄住親戚或甚至自己租房,見過最扯的是一個大我十多歲的出生金三角孤軍的大哥高中得到獎學金來台念高中但也只夠機票,還是得自己打工想辦法)

台灣畢竟整體人口沒那麼大,地方也集中,人口移動的壓力上限沒到那麼高,但是即使如此,早年人口成長快的時候,也有些國小是要上下午分開上課的 (一半的學生上課時間是 13:00~17:00 ) 初中更是一堆有夜間部。

(我本來也要上傳說中分上下午的小學...還好搬到鄉下了XD)

但說穿了啦,你小孩真的有那天份,你是不識字的佃農,陳水扁也是一樣有辦法給你一路上台大。當年即使建中之類的台灣最有名的高中,也是有人用關係以體育生名義進去,但自己水準不夠那樣只是更打擊自信吧.....

编辑于 2023-07-19 21:20・IP 属地中国台湾
陳昱行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