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我在之前的文章里已经说过了。但既然有多人邀请回答,我还是稍微展开说明一下吧。
先说答案,恒大土地储备2.1亿平方米,绝对不可能覆盖2.58万亿债务。
我们首先要搞明白一个概念,土地储备≠土拍后房企到手的未开发土地面积。而是房企在土地上建设的总可销售建筑面积,约等于“土地面积×容积率”。
也就是说,恒大竞拍到手的土地储备,其价值是不存在无限想象空间的,不可能为了利润空间而缩小楼间距或多盖几层。土储价值的变化,只取决于建成后的楼盘单价。
我们先看看恒大过去十几年内楼盘销售的均价走势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恒大楼盘的平均售价并不是太高,因为它在扩张后重注走三四线城市的开发。它家乘着2015年政策大放水的东风,狠狠地拉了一波房价,但鼎盛时期也仅在2018、2019年突破了万元大关,此后就下滑,目前均价是8120元/平米。
我们知道,市面上不只有恒大一家房企,房地产市场在寒气之下也很难恢复到2016-2020年的“盛世”。即使对恒大的土储采取乐观的估计,认为它们在建成后达到1万元/平米的出售单价,且全部畅销完毕。那么2,1亿平米的土储,也仅能回收2.1万亿的资金,距离2.58万亿债务还有一定差距。
注意了,这是最理想的情况,根本没有考虑恒大在此过程中的成本,更没有触及一个核心的问题:
这些土储中,有不少已经被抵押!
另外,恒大在2020年年报中谈到过土储问题:
(截至2020年末)总规划建筑面积2.31亿平方米,土地储备原值为人民币4,901亿元。
可见,如果恒大可以从4900亿原值的土储中回收出2.1万亿资金的话,碧桂园等房企绝对迎来突飞猛进式发展,而一众“国字号”房企直接会成为中国经济的中坚力量。
问题是,这可能吗?
欢迎阅读全文:
更多内容请访问公众号将军箭(jiangjunjian31)。左走天堂,右走金盆,弓开弦断,一往无前。本号关注财经与民生,虽是自娱自乐,仍求立足干货。欢迎关注,欢迎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