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赞的回答已经点明了:准现房也是个坑,大家要提高警惕。
所谓的准现房,和过去的期房没有本质区别,无非是首付款降低了,安全性并没有提高。
熟悉社会规则的朋友,可能有这样一种体会:明规则不管用,潜规则找不到,很多时候就是“按闹分配”,谁无赖谁吃肉。
钱交给了开发商,后面出问题再想拿回来,可没那么容易。
烂尾楼的新闻,想必大家也看多了,准现房很可能变成“高配版”烂尾楼。
说实话,能让开发商让步,真多亏了那些不肯买房的群众。
从22年开始,房地产就被看空,疫情管控放开后,楼市的复苏脚步依旧放缓。
许多炒房客不甘心,天天炒作“逆风翻盘”,还举了08年的例子,认为房价不过是俯卧撑,还有回来的一天。
可房价真的回不来了,因为哪怕是中国的教科书,也得承认“供需决定价格”!
23年什么生育率,08年什么生育率?
今天青壮人口比,和08年是一样吗?
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已经发生深刻变化,早就供过于求。
楼市没法大反转,能平稳发展都算烧高香了。
我有个大胆推测,在多年后的《中国经济史介绍》中,上海疫情极有可能得到“转折点”的评价。
从22年下旬开始,房企销售普遍降温,意向购房需求减少。
即便在需求相对强劲的一线城市,部分郊区新盘销售也同样遇冷。
官方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7.9%
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5.3%,销售额增长1.1%
房地产开发企业本年到位资金同比下降9.8%。
从3月以来,多部委就出台各种政策,每次都说“重大利好”, 但市场反应如何,大家都看得到。
生育率都这样了,结婚率也崩了,楼盘开发那么多,究竟卖给谁啊?
从22年开始,我国人口就进入负增长了!
除了人口,我国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5.2%,城镇化的规模快到顶了。
当前城镇住房存量约400亿平方米,户均接近1.1套住房,还要怎么买呢?
何况居民杠杆率已较高,进一步加杠杆已经难上加难。
根据央行数据,2021年中国住户部门杠杆率为72.2%,已接近发达经济体平均水平。
这句话的意思是,哪怕我们变成了发达国家,杠杆率也就这样了。
人口、城镇化、杠杆率三大利空加持,还想逆势而行?
人不能活在梦里,该醒醒酒了!
喜欢请关注,公众号:特例的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