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去看到问题的本质。
我们不妨想一想,一家招了200人的工厂,半年后只10多人,我们就算20人好了,那么这家工厂真的可以做到维持200人规模吗?这个问题本身是存疑的。
工厂盈利模式正常来说是,接订单,制造,交货结尾款
这半年发生了什么事?CPI低迷、PPI低迷、制造业PMI不景气,是这样没错吧。那有没有可能,是工厂自己开始接不到订单,根本接不到足以维持其200人规模的订单呢?
案例中没有更多线索,但这个可能性应该是非常大的。
现在的情况是,产品降价了,最终销量也不好,PPI和PMI会降,就说明是各工厂方对购买生产原材料都不积极,因此原材料都降价了,那请问,工厂连原材料都不多买,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原材料都不够找更多工人有用吗?
但原材料跟人工毕竟是两回事,原材料价格的弹性远不如人工价格,无论你再怎么困难,毕竟是实体物质,多数涉及大宗,铁矿石原料价格,能源价格摆在那里,那是铁打不动的成本,当你销售情况极度不利的情况下,即使是0人工成本,你也不得不减产。比如你如果是生产保温杯的厂,终端价格可能降到10块一只都卖不出去,此时你算原材料已经要亏损了,只能减产。
招工难可不可能存在,确实可能,但是就算招工容易,就算明天完全自动化0人工成本,只要消费问题解决不了,工厂的问题就根除不了,最终只会在“更低价”中触碰到原材料价格底线,然后死在工业和市场的绞肉机里。
发布于 2023-07-19 10:31・IP 属地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