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荒,荒的不是人而是牲口。
如果技术工人手里真能拿到媒体所说的1万五,那么很快时间这个行业就会爆满。
不要低估工人的劳动热情,也别高估工厂主和走狗媒体的良心。
很多民企工厂一天十五六个小时,那是拿命换的钱,即使是这样能拿到15000的也凤毛麟角。
看看国内现在的媒体环境,说真话的已经很少了。
反而假话、谎话说的越来越逼真,越来越露骨,越来越肆无忌惮,越来越居高临下,越来越把年轻人当傻子看。
单看内容,会让人以为,现在做技工真的是一片光明,月薪1.5万都招不到人,要是优秀的人才还有20 、 30万的高薪在等着。
但大家想一想,什么叫优秀?
有衡量的标准吗?
我说徒手做火箭的才叫优秀的人才,你做不到就是你没本事,不是很合理吗?
要是真有人头脑一热,一头扎进了这个行业,满腔热血的干上两三年。
你会突然发现,一片光明的未来好像越来越模糊,入行只有3、4千,想拿个5000到手都格外艰难,更别说月薪过万了。
等你在行业里撑过去五年十年,巳经完全明白了行业的天花板在哪里,基本的工资也就是那么几个数,想回头就再也来不及了。
而这些赤裸的现实,都藏在看似光明的未来后面。
任何一个行业,高薪的岗位一定存在,但数量却异常稀少,能抢到位置的能有几个人?
反而基础岗位成千上万,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做补充。
这种基础的岗位是企业的基石,也是利润的来源,基础岗位的薪资越低,企业的财务报表也就越来越好看。
而这些人力资源来自哪里?
第一:媒体宣传,把胡萝卜掉在你眼前,骗你上赶着涌入行业,就业的人多了,薪资自然就压下来了。
第二:通过大范围的通稿,扭曲事实, 甚至想要影响国家的判断。认为这个行业确实缺人,然后从教育着手,大范围的培养大学基础人才。
但然后呢,几十上百万的毕业生涌入这个行业,却发现僧多肉少,就连几千块的基础岗位也要过五关斩六将,上赶着抢到手。
这就是企业的利润来源,这就是所谓的人力资源的剪刀差。一边压低岗位薪资,一边用优秀的基础人才提升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