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月船3号偏离远地点13000公里,印度又失败了?

- 3 个点赞 👍
如果又失败了,那太尴尬了,你印度应该好好找找原因了,这锅肯定又得漂亮国背,所以结论就是千万不能参考漂亮国载人登月所有相关的数据了,几乎所有参考漂亮国载人登月相关的数据大多都失败了,前有日本,后又有你印度的月船一号和二号,还有咱种花家参考漂亮国载人登月设计的月球车还没走两步就趴窝了,也该长长记性了吧?
背景:1969年一月二十日尼克松上台,1969年七月二十阿波罗载人登月成功。
在1969年一月二十日之前,几乎所有美国人(包括前期参与阿波罗载人登月研究的所有研究人员)都认为阿波罗载人登月成功的可能性几乎为零,然尼克松上台刚好半年就成功实现载人登月,他是如何做到所有科学家都认为不可能完成的事呢?更何况此时NASA还大换血了,包括NASA的boss and 副boss,以及原计划的第一批登月宇航员通通都在成功实现所谓载人登月半年前奇异离职,他是如何在六个月的时间内实现前任至少六年都无法实现的载人登月项目呢?他这是开了光的吗?难道是新上任的NASA人员在尼克松的指挥下就能轻而易举登月了?
况且阿波罗载人登月前期很多研究工作都是在尼克松上台之前完成的,(这些工作应该是可信,毕竟国内也参考了不少1969年之前的阿波罗计划文献),也即尼克松执政期间除了六次载人登,太空领域几乎没啥成就,我国关于登月的研究参考的文献,这些文献也基本上都不是发表在尼克松执政期间,就算有,比例也极其低,而参考阿波罗载人登月计划的(特指阿波罗十一号至十七号)大多存在问题,比如月球车车轮的设计,刚上月球还没走两步,就趴窝了,这锅肯定得漂亮国背。
最后,尼克松因造假(水门事件)下台,也被称之为造假大王。
阿波罗11号:1969年7月20日
阿波罗12号:1969年11月14日
阿波罗13号:1970年4月11日(数字不吉利,导演觉得应该出一次意外,故失败)
阿波罗14号:1971年1月31日
阿波罗15号:1971 年 07 月 26日
阿波罗16号:1972年4月16日
阿波罗17号:1972年12月7日
1973年5月7日,华盛顿邮报揭露出水门事件
尼克松下台:1974年8月9日
漂亮国不再登月可能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苏联有了深空探测技术,另一方面是因为造假总统深陷造假事件,就停止阿波罗载人登月了。不然以尼克松的性格,1973年五月七日就不会是水门事件揭露时间,而是阿波罗18号载人登月成功时间。参考以往经验,基本上每半年就要拍一次。
正文:价值在于可以打假。
这是嫦五登月照。
这是阿波罗登月照。
阿波罗登月照中前景与背景界线,即前景和背景之间存在分割线。
上图分割线原图:
中美俄宇航员出舱画面。
这是嫦娥美苏登月对比照。
嫦娥:
苏联:
漂亮国:(存在分割线)
这是苏联月球车一号/二号携带的激光反射镜(精度约0.9米)。
这是漂亮国放置在月球表面激光反射镜照片(精度约0.1米)。
这是宇航员搬运反光镜的照片。
这是宇航员摔倒时碰到某仪器附近道具视频。(有分割线)
这是玉兔登月照(深色月壤褪色前/有糖霜现象)。
这是玉兔号登月照(深色月壤褪色后/无糖霜现象)。
这是阿波罗十七号发现的橙色月壤,然而橙色月壤周边却没有出现糖霜现象或深色月壤。
这是约200kg阿波罗宇航员踩出的深坑。
这是约16450kg阿波罗着陆器留下的“深”撞击坑。
这是约3330kg嫦娥着陆器撞击坑。
左边是处理过后的阿波罗月球车所谓深色车辙印,右边是未处理的玉兔号月球车深色车辙印。(存在分割线)
左边是阿波罗宇航员挠一下月壤,右边是嫦娥挠了一下月壤。
这是漂亮国月球飙车扬尘视频。
这是漂亮国宇航员月球飙车扬尘画面。
这是某沙漠开车扬尘画面。(我感觉这个抛物线比月球飙车扬尘的抛物线更完美)
这是约十公里每小时月球车与约一百公里每小时地球车扬尘对比视频。
月球上竟然存在尘埃云。
这是漂亮国宇航员脚踢月尘视频,与自己在沙漠或沙滩踢沙子有何不同?
这是漂亮国宇航员脚踢道具视频,这与自己平时踢倒桌凳有何不同?
这是嫦娥四号落月时扬尘画面。
这是宇航员经过国旗并带动旗帜飘动画面。(存在分割线)
这是飘动旗子离宇航员的实际距离,也就是说宇航员并没有碰到旗子。(存在分割线)
这是某实验来验证宇航员用手摇动旗杆时,旗子在真空中飘动的视频,而不是验证宇航员经过旗杆时,旗子莫名飘动的视频(请注意看字幕)。
为了防止某些人抬杠,再来一发吧。
漂亮国宇航员的影子竟然可以伸缩自如,变得这么长了?
这是地月通讯延长时间,竟然可以不到1s。
这是宇航员无惯性摔跤视频(正常人这么种重重摔一跤,手绝对会二次离开地面,而漂亮国宇航员像拥有神技一般,手好像可以牢牢吸在地面一样,简直不可思议)。(存在分割线)
这是宇航员听到身上物件掉落时发出声音而回头的视频(更神奇的是:后面这个宇航员掉了东西,反倒是前面这个宇航员率先驻足做出右转看向掉落物体的反应)。(存在分割线)
这是宇航员身上物件掉落视频,这物体掉落速度是不是过快了,另外注意看一下宇航员站起来的方式方法是否正常(给我的感觉像是被吊起来一般,跪倒了还可以单腿起立?)
这是不同物体,在同一高度处做自由落体实验,结果发现物体不同,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其落地时间也不相同(可以将物体下落速度与宇航员转身动作做对比,看看视频是否做过处理,原视频附上)。
这是物体A刚开始下落时,物体B已经下落一段距离了,然而结果却是物体A先于物体B落地。
这是宇航员们在月球上载歌载舞视频。
哈哈,此时我竟无言以对。
这是宇航员们面对媒体质疑时露出异样的表情。
这是某年的漂亮国某电视节目中,主持人坚持要让某宇航员手按《圣经》对着镜头发誓,声明自己真正在月球上留下过脚印。如果他拒绝,就证明其是一个谎言,然该宇航员很长时间沉默不语。但当主持人继续追问,如果不发誓“就是懦夫、说谎,就是可耻的贼”。结果是当他面对这样的言语挑衅时,最后他依然拒绝发誓,甚至有宇航员心虚到动手打人。
之后其他所有登月宇航员遇到类似情况时也都拒绝发誓,就是至今没有一位登月人敢按着圣经发誓自己登过月。
左边是阿波罗宇航员登月实拍照,右边是某实验模拟照,显然登月实拍照用了打光板。
谁在跟拍宇航员动态?镜头能自己做到该远则远、该近则近、该转则转吗?
这是登月直播视频与拍摄花絮视频。
这是宇航员落地动作与花絮画面对比。
左边是登月实拍照,右边是剧照。(存在分割线)
这是辛勤劳作的宇航员。
这是地月合照与月地合照对比图。
这是NA--SA--人说技术资料丢了。
这是NASA说两千个箱子,共计1.3万盘录像带全部丢失。
这是大约十小时后深色月壤颜色变浅并恢复到与月面颜色一致时的照片。
这是嫦五科学家证实月壤会变色。
这是NASA几十年后依然还能拍到清晰可见的深色月壤痕迹。
这是嫦娥拍的阿波罗登月照。
这车有魔法吧,竟然还可以踏“沙”无痕?
这是密实月壤照片。
这是松垮的水泥月面照片。(存在分割线)
你们扪心自问一下,嫦娥三四五登录地点有月球正面、有月球背面、有山川、有平原,是这种比较密实的月壤。
实际上嫦娥五号、嫦娥三号、阿波罗十五号以及阿波罗十七号几乎位于同一纬度上,然而月面环境完全不同。
中美月壤成分差异巨大
这是张柏楠说阿波罗载人登月的可靠性不如抛硬币来的可靠。(类似于一个平时模拟考试从来没上过100分的考生,突然考神附体,高考考到800分。虽然我认为该考生考到800的可能性不到十万亿分之一,但目前考到800的只有该考生,请问我这说法有问题吗?但你知道我是什么观点吗?是质疑还是认同?)
百分之五十以上的俄罗斯人不相信漂亮国载人登月。
俄罗斯航天局局长公然质疑漂亮国载人登月。
连总统都认为质疑者比自己更有远见。
这是当事人亲口否认去过月球。
我没看错吧?你们不是早就已经抢先登月了,啥叫不准中国第一个登月,难道这就是所谓的不打自招。另外你们不是也已经立法了嘛,不让他国航天器靠近阿波罗登月遗址,怕啥?到时候谁靠近了,一炮干下来不就完事了?
平时满分的考生名落孙山,恭喜平时不及格考生金榜题名。
另外美国利用阿波罗登月任务相继在月面不同位置放置了Apollo11、Apollo14、Apollo15角反射器阵列,苏联先后利用月球车Luna17与Luna21,在月面安置了Lunakhod17和Lunakhod21反射器阵列,于是月面上共有五个可供进行激光测月的角反射器阵列。
同时,华中科技大学和中山大学“天琴计划”科研团队已经多次成功实现了地月距离的激光测量,并在国内首次得到月球上全部五个激光反射镜的回波信号。
文中明确表示至少需要4个反射器阵列的月球回波信号才能准确得出地月距离,也就是说一定要用到苏联的反射器阵列才行。那是不是苏联也载人登月了?所以仅仅凭借反射器是无法证明载人还是没载人登月的。
另外苏联的反射器精度0.9米,美国反射器精度0.1米,0.9和0.1都是同一个量级,你们说苏联的反射器误差大,完全不能用?
……………………………………………………
嫦娥五号总共带回1.73千克月壤,目前就有了这么多新发现。
1、嫦娥五号月壤,首次发现撞击成因的亚微米级磁铁矿;
2、嫦娥五号月壤研究首次发现歧化反应成因的单质金属铁;
3、嫦娥五号月壤样品首次发现赛石英和斯石英;
4、嫦娥五号月壤样品再现新发现,科学家证明月壤含有高含量太阳风成因水;
5、中国科学家首次在月球上发现新矿物:命名“嫦娥石”等。
而美国50年前就带回了382千克月壤,现在月壤也还在,结果却没有关于月壤研究的新发现了。
【登月疑云(九)· 月尘-重力-脚印-空气-哔哩哔哩】 https://b23.tv/4cgaI8v
人教版教材都开始删掉阿波罗载人登月相关的文章了。
……………………………………………………
你也想登月,他也想登月,
喜怒哀乐一起都到心头来。
奇也不必奇,怪也不必怪,
喜的是嫦娥登月几分庄严,几分坚定;
哀的是NASA登月几分虚伪,几分徘徊。
贵人们有胆别举报?不服来辩呗,一群胆小鬼!
发布于 2023-07-18 11:34・IP 属地上海查看全文>>
天命孤星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扎西德勒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清水塘 - 0 个点赞 👍
发射是成功了。接下来就是多次变轨,然后进入月球轨道。我们的“绕落回”流程还记得吧。其实这差不多是标准流程,印度此举,就是绕、落。
印度预计“月船3号”推进舱将在近地点实施5次变轨机动后进入地月转移轨道。通过不断变轨,脱离地球轨道,然后减速被月球引力捕获,在火箭推力不足,运力有限的情况下,多次变轨可以降低项目难度。
但是根据美国太空军18SDS轨道数据显示,印度于7月14日发射的“月船3号”进入近地点138公里、远地点36306公里、倾角21.3°的转移轨道上。由于设计轨道是近地点170公里、远地点36500公里,因此此次发射实际入轨在近地点低了约32公里,远地点低了约194公里。
之前我觉得,其实问题不大,接下来就看后面变轨执行的咋样了,如果最后一次变轨飞完,速度不够,就从5次变轨,加一次变成6次呗(那其实也说明,不直火箭差点意思,飞船也差点意思)。燃料多消耗一点就是了。虽然整体寿命会降低一些,但是如果都不能飞到月球,那肯定就彻底失败了。所以还是要看后面执行的如何,看完全部流程,再做进一步评价。
如果题主说这个是真的,那其实燃料应该能到绕月,之后减速降低轨道再变轨的燃料很可能不够用。那样的话,入轨后可能尽量减少变轨。那一开始的着陆点,可能要放弃,能落哪算哪。(如果这一阶段都这样,那我不觉得印度的软着陆质量过硬,本次探月成功率,可能和上次差不多)
上一次2019年7月22日,月船2号月球探测器成功发射,9月7日按计划准备在月球实施软着陆,可惜在距离月球表面2.1公里时失联,落月与巡月任务宣告失败,但轨道飞行器运转正常。
一个不到4吨的载荷送到月球已经是印度同步轨道卫星发射器3型(Geosynchronous Satellite Launch Vehicle Mark III)简称GSLV MkⅢ,的运力极限了。所以在更大的印度联合发射器火箭发射成功之前,甚至印度探月基本就只能止步于此,绕落能完成就不错了,回来都没办法。嫦娥四号也是这个吨位,但嫦娥5号返回就8吨了,印度这个火箭根本拉不动。
去年韩国搭猎鹰九的赏月号,是另外一个轨道,花费了134天。它仅携带了128千克的燃料。这些燃料需要用来进行多次变轨,还得支持其长时间的绕月轨道机动。采用这个轨道,以时间来换取低能量的轨道转移,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做法。日本的白兔号,好像走的也是这个思路,不过好像没绕8字,是个大圈圈。
中国嫦娥四号、嫦娥五号、美国月球勘测轨道器(LRO)以及阿波罗飞船在内,许多月球发射任务都采用“一箭直达”的方式:用火箭将探测器直接推送到月球,然后由探测器开启发动机减速,被月球引力捕获,再绕着月球飞行。嫦娥5号就是2020年11月24号发射,28号就进入了环月轨道飞行,总共只用时不到5天。这种地月转移轨道被称为“霍曼轨道”,速度最快,用时最短。
只有各方面的技术都到位了,才能飞出完美的霍曼转移轨道,用最短的时间将探测器送到月球。不行的话,就老老实实像印度或者韩国一样吧。又不是飞不到,慢点就是了。
不过不载人的探测器可以绕啊绕,载人航天风险极高,周期肯定是越短越好,普遍都会选择最短的路径。毕竟燃料哪有宇航员的安全重要!
能完成绕月目前苏美中欧日印以等国,甚至现在你找spacex发射,找不错的卫星制造企业,都能完成。但是软着陆落月,目前只有苏中美完成了。
释放一个可以操控的月球车到月球上,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需要的资金于技术都不容小觑。
印度这次能否成功,还是拭目以待吧,对航天感兴趣,可以看看
发布于 2023-07-18 15:52・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工科zz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