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是随时准备离职了。
在私企,加薪升职,最快的方式就是跳槽。
所以每一份工作,都是为了下一次面试而准备的成绩单。
别人为了争那公司的三瓜俩枣的时候,你在一旁默默努力。
直到惊艳众人。
当年我在某央企的时候招聘外包,我负责面试。
来了一个兄弟,面试一切都不错,我准备让他入职了。
当时他问了我一个问题:他手里有个总监的offer,来我们这里也只是外包身份,他想问哪个选择更好。
那时候我还年轻,我觉得有这种能力的人,不能放过,便极力的把他忽悠进了公司。
如果是现在的我,是不会这么处理问题的。
那天我对他说:我们这里虽然是外包,但是做久了有机会进入内部,虽说编制没希望了,但是即使以合同工的身份进来,也很稳的。(确实很稳,当年那批外包现在大多都还在,有的进入半养老模式了,倒也没坑他们,只不过合同工的名额其实已经没有了)
他说:“我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我来了,公司一定会体会到我的价值。”
我心里撇了撇嘴,以为他只是一个职场套话,也没有在意。
他来了以后,我给他安排了一个TL的职务,管理大概十多个人,负责某个大型项目的POC。
不久后,我因为其他事情,调动到了其他部门,和他的联系也少了。
半年后,他跳槽到了某一线互联网公司,又半年,他又跳到了阿里,P7……嗯,当时还是BAT时代,阿里、百度、腾讯,三大巨头,头条、抖音好像还没火呢。
那时候的P7,股票加薪资收益,蛮高的,而且未来发展也不用说,退一步去小公司当个CTO也不是大问题。
私下和朋友吃饭的时候,和他同组的人说,他每天除了工作,基本上都是看书,吃饭也在看,就没见过比他还能学的人。
实际上他进来后,觉得公司不是他想要的,就已经开始天天背题准备跳槽了。
再一次见到他是在他的QQ空间,两年没见,他已经从一个瘦猴子变成了肌肉猛男。
即使他年薪百万了,也不曾让我如此惊讶。
直到这一刻,我才真正意识到了:这人当年不是吹牛13,他是真猛。
脑子清醒的人,对于自己想要什么、目标是什么、如何能达到,总是有清晰规划的。
强者,总是把平台当踏脚石,不断争取进步,一直达到自己能力的上限,才会老实下来。
这两年职场情况不太行、互联网行业也不太行,但道理还是一样的。
公司对人才是有容纳上限的,只有快速发展的公司,才有起飞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