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2021年就可以预判的事情,利滚利只会让窟窿更大,越拖越难以解决,越拖优质资源越少,越拖交楼的可能性越小,倒是剩下不多的资产被分食殆尽,其中应付贸易账款及其他应付款项10,022.6亿元(含应付工程材料款5,961.6亿元),原来清算还能拿回一些,现在基本是再无偿还的可能,大头债务都在处于劣势群体手上,有垫资的工程款,有交了钱拿不到房子的业主。当时不允许尽快清算的群体到底是谁引导的?现在又是谁在承担代价。

上面是2021年的讨论,现在我们再来看看恒大面临的更大问题:
1)债务不仅没有减少,还在增加,资产不仅没有增加,反而更少,现金流几近枯竭,基本决定了恒大在正常情况下早就资不抵债而破产了。但现实是死也死不成,还要不断的流失资产和顶住骂名,当然也该骂,狡兔死走狗烹么,选择表现衷心,不计成本不计风险的承担地方财税,挖掘居民储蓄和负债的时候,就应该预测到自己现在的局面。
2)经济增速进一步下行,上半年GDP增长还不错,全面努力的保5%,但非常依赖去年的低增速,所以经济增长进一步放缓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市场热钱收缩,典型的全部经济体的还债周期,恒大自然也不例外,只是债务压力更大,在经济继续放缓后,大家都在避险,那点资产是更没人愿意接手了。
3)举新还旧更难,这里就不得不佩服万科这样提前控制资产负债状况的房企,只有活下来才有资格享受后面的政策倾斜,银行也不傻,上有救市放贷的政策要求,下有找优质房企签订战略合作的对策,尽可能把低息贷款送到不那么缺钱的房企手里,即完成了指标,又控制了风险。谁真敢信所谓的“尽责”之后的免处罚,朝令夕改的事情多了,没有银行负责人敢在几十亿百亿千亿上面冒险,结果是恒大虽然是保交楼最缺钱的,反而成了最不可能救的房企。
4)资产缩水,集团拥有土地储备2.1亿平方米,房地产在我国更像是一个金融投机公司,囤地,等涨,预售、囤地,赚的是房地产增值的钱,恒大甚至敢开出10%的理财产品,房子每年得涨多少才能覆盖债务和其他融资渠道的资金成本呢?20年、21年处理的话,好歹房地产还没进入明面的下行阶段,现在房价不断下跌,房企自己都不拿地,房地产明显进入了出清阶段,这个时候你手里那点地可能不是增值的问题了,而是到底砍多少才能出手的问题,不出手还有另一个限制,就是限定时间内不开发,就可能被地方无偿收回,资不抵债进一步加速。
经过几年,逐渐也能理解为什么不让这类房企破产了,什么房地产市场的冲击,什么房地产信心,什么大局都是扯淡,无非是把债务留给企业,把优质资产大家一分,纯粹为既得利益者难看的吃相遮羞,而真正要承担代价的还是垫资的供应商,掏空储蓄,背上负债的购房者罢了。侧面反映了总是给你讲大局的人,大概比你要更功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