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中存在着一个奇怪但却千真万确的现象:你越接近市场,你越难发现他的愚蠢。——电影《大空头》
一、
7月17日晚间,中国恒大接连补发2021年报、2022年半年报和2022年报。中国恒大表示,公司股份将继续暂停买卖,直至另行通知。此前,中国恒大股份由2022年3月21日上午9时起,于联交所停止买卖。

重点看负债总额:24374.1亿元。
什么概念?快相当于2022年广州市全年的GDP,比整个山西省全年GDP都高。
在如此高负债的情况下,获得了多少收入呢?仅为2300亿元,连十分之一都不到。
这还只是收入,利润有多少呢?
不好意思,利润是负的,两年净亏损8120.3亿元。
二、
事实上,房企高负债经营不仅仅是恒大一家,而是十分普遍的现象。
例如,近期被申请破产的富力地产,也是类似的问题。
那么,为什么房企不约而同地选择这种经营模式呢?
在房地产企业长产业链的上下游,有很多行业都与其相关,且关联性都较强,这就要求尽快回款支付费用。建筑从开始到竣工通常需要两到三年的时间,房企若直到竣工再拿到收入,回款时间过长,这样就造成企业难以高效率地开发新项目。
因此,需要用负债来填补现金流的空缺。
持续借新钱,开发新项目。还债则依靠借新钱还旧钱,以及老项目的回款。
这样一来,游戏玩法便浮出水面了:其实就是尽可能提高资金效率,一个不断滚钱的游戏。
三、
俗话说,钱总是流向那些不缺钱的地方;而缺钱的地方,反而难拿到钱。
在业务发展良好,房地产市场繁荣阶段,企业能够大量开发,大量销售,财务状况良好,这就更容易让企业获得贷款支持,经营好的企业需要支付的利息也更少,进而有钱开发更多项目。
悄然之间,周期轮转,等发现时已是后知后觉。在一片向好的大环境下,想让企业收缩经营几乎不可能,反而他们会积累更多的项目,借更多的钱。
当市场走下坡路时,企业销售下滑,收入下降,手上积压的待开发项目太多,待支付款项太多,待偿付债务太多,从而导致企业风险上升,信誉下降,获得贷款难度上升,需要支付的利息更多,这就进一步导致资金更加紧张,部分项目甚至无力支付建造款,这是烂尾楼出现的原因。
一旦进入这个阶段,企业再想翻盘可谓是难上加难,因为没有人愿意把钱借给经营困难的企业。
四、
企业的经营目标不是盈利吗?说了这么多,没看到利润点啊。
企业经营目标或许是盈利,但股东个人目标可能是股价上涨,只要在业务发展良好阶段把股价涨上去,该套现套现,该跑路跑路。
后面的事就是其他人的问题了。
其他人是谁啊?

五、结尾
房企负债排名:1中国恒大 2.44万亿;2碧桂园 1.72万亿;3万科 1.52万亿;4绿地控股 1.24万亿;5保利发展 9847亿;6融创中国 9305亿;7华润置地 6127亿;8龙湖集团 5724亿;9中海地产 4953亿;10招商蛇口 4338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