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路还是攒经验并不能一概而论,关键要看你发现你所在的公司,究竟什么东西"不对劲”。
一般来说,我们觉得一家公司“不对劲”,大概率是以下三个方面之一:
1)行业是夕阳行业,或行业发展迅速但公司产品竞争力不够,经营出现问题;
2)公司业务没问题,但存在老板独断专行、内部关系复杂,团队勾心斗角,小团体很多等人际关系问题;
3)存在一些违背法律或道德的现象,比如说男女关系混乱、人力、财务或法务出现对相关法律法规漠视、打擦边球甚至违规的情况。
如果遇到了上述情况中的第三种,完全不要犹豫,立刻开始投简历。
如果已经明显感觉到火要烧到自己身上了(比如说让你在一些有风险的文件上签字,或上级领导暗示你发展不正当关系),哪怕是裸辞,也别犹豫,立刻进行。
如果是第一种或第二种,走和留并不能一概而论,要看自己具体是什么岗位,在做什么工作。
1)自身是职能支持类岗位和研发类岗位:
这两类岗位,如果遇到产品缺乏竞争力、公司处于夕阳行业、或内部人力关系复杂情况,建议抓紧跑路
这两个类型的岗位在初入职场时,最需要的是拓宽自己的眼界——你要知道行业标杆是怎么做的,那些处于金字塔顶端的公司在玩什么。
一个人力资源实习生,如果不知道谷歌、微软、阿里、腾讯等大公司怎么玩转三支柱,怎么运用OKR来推进绩效工作,他就算攒个十年的HR传统六大模块工作经验,未来的成长天花板也有限;
一个产品研发人员,如果不知道自己所在行业最有竞争力的产品长什么样,怎么设计出来的,可能自己埋头苦干搞出来的心血,客户毫无兴趣,他的需求早就变了。
先看清楚最高的山在哪儿,然后再迈步。
2)自身是咨询、售前或销售类岗位:
这类岗位反倒是可以坚持坚持,争取做出一定业绩,攒攒经验后再走。
咨询、售前或销售类岗位,需要的核心能力是沟通和共情。
一个大厂的销售跳槽去小公司任职,与一个小公司的销售跳槽去大厂任职,后者的成功概率可能会比前者要高很多。
因为大厂往往有自身产品市场地位、品牌光环和影响力的加持,销售人员完全可以“狐假虎威”;
但小公司的销售在推销自身产品时,需要的才是真功夫。他们需要经历更多的热脸贴冷屁股、吃更多的闭门羹、接受更多产品价格和性能的质疑,在这个过程中,也能锻炼出更好的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打好基础,然后再往大厂跳,这会让你在大厂工作时事半功倍。
最后:
职场说到底,是一个人自己的职业生涯。
对于职场新人来说,什么最重要?——基础和眼界。
拓实业务技能,打牢基础,能让你比较快速的成为业务骨干,为自己在一两年后的晋升或跳槽做好铺垫;
开拓眼界,能让你明白自己所在行业的“珠穆朗玛峰”在哪里,时不时了解一下行业标杆们在做什么,清晰的意识到自己的努力方向。
选择留在一家公司,红线底线是它得是家守法的公司;
底线之上,则要看公司能不能对你的眼界和业务基础有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