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的选择。
这是一个充分体现双向奔赴的典型案例。
这是一个文化、电影和市场收益同向的典型案例。
拍电影,首先得盈利!不盈利,就会影响后续的投资、创作,还有生存。如何才能盈利?
《长安三万里》进一步说明,好电影就是能盈利。
什么是好电影?
第一,故事好看。观众爱看,电影市场的主力观众爱看。
观众主力是年轻人。现在的年轻人都是有文化的,品味越来越叼。那种拿观众当傻子的电影越来越不得人心了。
中年人正在成为新的主力。现在的中年人对电影都有特殊的感情。小时候去电影院看电影简直就和过年一样,尤其是农村出身的,一年看不了几次电影。所以,对好电影有着极大地兴趣。由于工作忙,照顾家庭,勤俭惯了等原因以前去电影院的不多,现在,经济上看场电影还可以,孩子大了,也可以放松一下,最关键的是,领着孙儿看好电影,简直就是最佳选择---一不用嘴干舌燥的答复孩子无休止的提问,二不用撑着老腰、腆着大肚子追赶疯跑的孩子,三可以让孩子学习,四不用唠叨教育等。
孩子是影响力最大的,难得有适合孩子看的好电影,家长们在孩子身上花钱是没有上限的。
老年人越来越多,一般的好电影老人们也不愿意看。但是,长安三万里这样的电影,老人们也爱看。因为,他们也都会背诗词。
第二,大制作,画面精美。好电影是要看细节的。宏大的场面和微观的画面都要注意细节。
是不是粗糙滥制观众们一眼就能看出来。《长安三万里》呕血之作。令人惊艳!
第三,评论家们认可。除了虚假营销好评和恶意差评的个别人外,越来越多的影评者都能挑剔的、如实的给出各种评价。
观众不好糊弄了。曾经影评家们的胡说八道完全可以影响观众观影意愿。现在,自媒体大普及,更多的人给出了中肯的评价。观众们一看,哇靠,这部电影原来是这样的。好电影谁也拦不住的。
第四,有内涵,有知识点,成为经典。
《长安三万里》背景是盛唐。主角有李白、杜甫。诗仙、诗圣,中国人,但凡上过学的中国人谁不知道这两位大咖啊!大唐盛世,谁不知道大唐盛世啊!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鼓舞了多少人!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哪个人心里没有不甘心啊!谁不是从小立志要当科学家、解放军、大英雄啊!当然,也有想当工程师的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