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下面这张图,你发现了什么?

就一个字,贵。尤其是其中的“校服费”,男生4033元,女生4043元。
千万别感到不可思议,这是今天新闻报道的消息,百分百真实。
事情曝光之后,确实也有一些人支持学校,他们认为30件衣服卖4000多元,平均一件也就一百多块,家长不应该感到很难接受。
可问题是:你买这么多衣服干什么,上的是服装学院吗?
统一的服装本身就让人感到限制性,这下倒好,更加变本加厉把孩子一年到头的衣服全统一上了。

仅服装费,就超过了住宿费+学费。
高一的学生有一部分身材变化仍然不小,有些衣服一年穿下来就只能丢,一次性买30多件放在家里,是好玩吗?
并且校服的初衷是什么?应该是为了避免学生的攀比心理,现在倒好一次性要求买4000多块钱的校服,被曝光后还要说“自愿的啊,又没人强迫他们……”
我记得去年一条同样的新闻中校长是这么说的:难道别人家的孩子穿,你家孩子不穿吗?
所以“自愿”这两个字在某些人嘴里说出来,我都觉得丢脸,与其说自愿,倒还不如说自觉。你今天要是不掏4000块钱把这些校服买了,以后别的学生穿校服,你就只能穿小鞋。
家长有的选吗?完全没得选,他们只能买,否则孩子这学都上不下去。
至于说“学校只是代购的”,就更搞笑了。我说“学校没从这4000多块里赚一毛钱”,谁相信?来,各位无论红的绿的白的黑的,摸着自己的良心说说,你相不相信。
夏季服装也就几块布料,除了冬季的棉服说厚一点,这种巨量批发,利润黑到你腿软。还取名什么光正实验学校,我看着一点也不光正。
这样想想我们那时候上学环境可真是太干净了,一年到头也就是个学费,平常最多最多买几本练习册是自费。至于校服,顶死了一年两套,还是最便宜的那种。
不过虽说便宜,质量没的说,我初中的校服,高中当外套穿一点毛病都没有。
反观现在,你别看他说30多件大部分是牌子货,什么牌子?李宁。
这个牌子可能是目前为止我印象最差的之一了,新疆棉那会儿大肆涨价,炒“国货”,靠着喊“中国品牌”天天上热搜,红极一时,吃相难看。你这是来卖产品的,还是来搞煽动的?
学校,是个人的选择。但有些时候,也要考虑到一些不得不选择的群体。虽然说你是私立的,本身就贵,可毕竟你是私立的学校,而不是私立的服装店。就算是私立的服装店,也要接受市场监督不是?
我记得前两天某地有个新闻,说平均月薪达到了七八千,结果被网友骂的偃旗息鼓,很多人表示“不够的你补给我”。
这说明大部分普通人的月收入并不是很高,一年4000多块服装费的学校,对他们而言是极大的压力。官方难道不应该出手管管吗?毕竟一方面你要生育率,而这样的压榨正从另一方面削弱年轻人生育的意愿。这样下去,估计鼓励开学校都比鼓励生育来的见效更快。
更关键的是,这是一种“扩张”,最早校服几十块,后来几百,现在上千,以后呢?十年寒窗本就很难敌得过三代从商,若还要让从商者在十年寒窗的时候就开始压榨他们,那寒门学子的出路在哪里。
我也只能说这么多,希望官方能对这种越来越畸形的校服收费,出手管一管吧,否则这次要求4000块买30件校服,下次就是8000块买60件。穿不完,可以传下去,一代传一代,最后传成传家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