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现有的这种挂号制度是当前环境下的最优解了。「一次挂号管三天」我感觉负面作用更多。
「一次挂号管三天」存在三个大的问题:
(1)医生的工作量会明显增加;
(2)病人的就诊顺序很难控制(这条评论区已经说了,单独另一个就诊顺序号就可以了);
(3)既然有这样的制度,那么小病也直接约专家号。
(1)工作量明显增加
算个帐吧。按现有制度的话,如果一个医生一次看50个号,当天可能开具检查结果的有35人,其中当天出结果的有20人。也就是说那么算上当天检查出结果的病人,每次门诊可能实际看70人次左右。
如果更改为「一次挂号管三天」,那么这35个人可能就有15个人选择当天看完,有20个人选择下一次该医生门诊再看。
那么下一次这个医生出门诊时候,他的工作量就是:50个当天挂号病人+15个当天看结果的+20个昨天或者前天做了检查今天看结果的。
所以每天的接诊人次变成了85人,相比于之前工作量直接增加了20%。
或者医生只能进一步限制每天的挂号人数,例如降低20%。
(2)病人的就诊顺序很难控制
一般我们的就诊顺序就是报道顺序或者挂号顺序,先来后到的原则等医生叫号。
但是如果一次挂号管三天,那么来复诊的患者的顺序和第一次门诊的患者顺序应该怎么排?
这没有一个统一的先来后到的号码,那很可能演变为一大群人挤在诊室门口,谁力气大谁先看。
这样很容易引起患者之间的矛盾和摩擦。
(3)医疗资源大量浪费,人们会更倾向于挂专家号
由于很多人初次就诊时候仅仅是开具检查,所以很多人会选择先挂一个普通号。检查结果出全后再看价格较高的专家号。
但是该制度出来以后,既然一次挂号可以管三天,那更多人会在初次就诊时候就挂专家号。
那么很多实际上并不需要高年资医师接诊的较为简单的病例可能就占用了宝贵的医疗资源。
专家号会更难挂。
这事在目前的制度下,弊大于利,只是听着好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