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个回答

为什么中国南宋就有了活字印刷,明清还要抄书呢?

不不倒翁
4个点赞 👍

大多数人都是从技术角度来思考的。我认为必须先从古人需求上思考,然后按照经济学原理去分析,再结合技术去分析——我观点不同之处:技术上的缺点是可以跟着需求去演化解决的。

暂时只是个思路,以后深入研究后再补充完善。

首先,明确古人印刷需求:

①唐宋元明清,印刷佛经:印刷质量要好(因为信仰需求虔诚,不能马虎),印刷量要大,印刷内容几百年几乎不变,单册字数不会太多。甲方:非富即贵的信徒,政府/寺庙等。印刷目的:向识字的(信徒或潜在信徒)传教。

②唐宋明清,印刷读书人学习考试资料(四书五经之类):印刷质量可以凑合,印刷量要大,印刷内容上百年几乎不变,单册字数往往比佛经更少。甲方:书商,印刷目的:卖给穷学生。

③明清:新增了很多世俗文学作品(比如小说),有了新的印刷需求。印刷质量可以凑合,印刷量相对②更少,印刷内容要根据市场反馈和说书新内容演变,单册字数多。甲方:书商;印刷目的:给识字精英或中产供给精神产品消磨时间。

由此,印刷需求催生了技术演化:

隋唐:佛教开始繁荣,首开科举考试(但主要是非富即贵才能学

借我一双慧眼吧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