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个回答

如何评价李斌批评美国政府不让蔚来汽车进入美国市场?

周臻
816个点赞 👍

既然李斌已经把窗户纸捅破了,那我也说点暴论:

现在的美国,早已不是二战后工业实力如日中天的美国了。

嘴上虽然还喊着“自由贸易”,但实际上北美市场或明或暗的贸易壁垒越来越多。

反倒是海对岸的国家一直在持续扩大对外开放,部分领域已经堪称全球最开放的市场。

时至今日,大多数行业、大多数领域,实质上已经是某东亚大国扛起“自由贸易”的大旗。


严格来说,美国过去十几年间也不是不开放市场,而是有限度、有选择的开放。

面对墨西哥和拉美后院的一些国家,美国还是很愿意开放市场的,当然前提是对方大量关键行业也要向美国开放。

面对有驻军、关键企业有控股的日韩台,美国总体上也是相当放心。

曾经美国与欧洲也是比较紧密的,然而近些年连这点关系都维持不太住了……

拜登政府应对通胀的法案,是如何暗搓搓坑欧洲“盟友”的,知乎上早就分析过了。


而面对某崛起的东方大国,劳动力密集型产品美国当然无所谓,可其他的领域真的开放么?

从手机到汽车,从光伏到通信,从高铁到航天,但凡有较高技术含量和社会价值的领域,美国哪次不是对我国重重提防层层围堵?

以手机为例,美国市场基本上被苹果三星几家大厂瓜分,这么庞大的市场国内厂商不想进吗?

还不是人为的贸易壁垒,进不去啊!

美国对华为的无理制裁,现在绝大多数都听说了。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早在制裁正式开启之前的2018年初,美国就通过行政手段阻挠中国科技企业在北美的发展。

华为一度雄心勃勃的计划进军北美市场,更曾经跟AT&T达成合作意向。

然而随后不久美国18名国会议员联名致信联邦通信委员会(FCC)主席,叫停了美国运营商与华为的合作。

美国智能手机市场由运营商高度把控,绝大多数新机销售都是合约机

在被切断与运营商合作后,华为实质上已经被美国市场排除在外了……


以汽车为例,李斌的发言其实就已经把窗户纸捅破了:

蔚来在欧洲在日本在海外众多国家都有布局,唯独不去美国,难不成是不想赚钱吗?

这倒也罢了,很早之前我就说过,汽车产业链对经济和就业的影响太大,世界各主要工业国都不太可能放手。

美国有特斯拉有通用有福特,站在美国立场上保护本土企业也不是说不过去。

可是美国的贸易壁垒太高,国内相关产业链发展都受极大阻挠。

尤其是动力电池,这个领域也算得上重要,但我说难听点,你美TM还有啥本土动力电池企业值得保护啊?

宁德时代哪怕是跟福特这种“根正苗蓝”的美国企业合作,也只愿意技术授权而不是赴美建厂,原因到底在哪呢?

真要举例,各行各业的例子太多了,我最无语的还是光伏。

讲道理,光伏作为市场空间巨大的可再生能源,长期看的确算得上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新兴行业。

从重要性的角度出发,美国打压某东方大国维护本土产业链,好像也不是完全说不过去?

可问题在于,TM你美的光伏产业链实在是烂泥扶不上墙啊!

你美对中国光伏产品设置了极高的关税,表面上看进口也下降了不少。

然而实际上怎么回事,业内谁不知道啊?

我国的光伏板出口到东盟,好一点的在当地组装成成品,说是非中国产勉强也说得过去。

差一点的,就在当地卸个货打个标签,新鲜热辣的东南亚光伏产品就可以顺畅出口美国啦~

说起来,我昨天刚提到经销商跨国串货,将国内的大众ID系列从某些国家中转“洗白”出口欧洲:

只能说,在贸易保护方面美国和欧洲属实是卧龙凤雏。

不过想想国内不也有螃蟹送到阳澄湖过一遍水就算阳澄湖大闸蟹么,只能说人类就这德行……


说到底,穷则抵制外货,达则自由贸易;

美国去工业化严重,优势产业大量丧失,自然只能顺滑转向贸易保护。

曾经美国好歹在互联网和半导体领域占据优势地位,借此鼓动舆论攻击中国。

然而随着Tiktok在美国饱受指责,半导体更被视作制裁的有利抓手,自然是连这点脸面也顾不上了。

我上面说的种种情况,有不少都是早已有之,为何很多人潜意识还是觉得美国市场开放我国相对封闭呢?

无非是舆论对美国贸易保护唯唯诺诺,对我国维护本土产业链重拳出击罢了。

发布于 2023-07-21 10:58・IP 属地天津
现实主义理想者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