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个回答含有被封锁的答案3个

给你一次策划的机会,除了大基建你该如何迅速提振中国经济?

水雷屯985
14个点赞 👍

中国的经济发展,是建立在人口红利上的,所以最简单粗暴的新经济模式,就是“卖人”挣钱。

出租土地(土地财政),只能挣民众一部分钱。

出租人口,却能挣民众所有的钱,还能挣外国人的钱。

出租人口,是啥意思呢?

除了物质资本、金融资本之外,还有人力资本。

其实我们绝大部分人,都是按月出租自己的劳动力,给另一群人(资本家),获取一定的经济收入来养活自己以及自己的家庭。

所以每个人,其实都是个体户,而家庭,其实是一种特殊企业,生产的产品是新的劳动力(生娃),以及维护老劳动力(养活自己)。

人口既然是一件商品。

生产成本,就是每个人生活所有消费花销;

销售价格(月租),就是每个人每个月领到的收入。

那么大家发现了么,人口这件商品,仍然是农业时代的生产架构(家庭形式),而不是工业化生产的模式(企业形式)。

而且人口的出租,仍然是打散出租的状态。其它资本形式,却是聚集起来售卖。

大量聚集起来的资本,能够获得强大的议价权。人口这种资本,却被打散出租,这就是剥削的来源,从市场竞争的角度问题来说,源于市场议价权的不对等。其它形式的资本,通过聚集,对打散的个体人力资源,产生强大的议价交换优势。

大量其它资本(物质资本和金融资本)被资本家聚集在一起,因此同时也相当于大量岗位被资本家聚集。

他们也自然能够对应聘者,各个击破,说:

你不干,有的是人干。

人口,缺了一种聚集“出租”的形式 。

如果一家“新型企业”旗下垄断百万民众 ,不出租出去,不投入市场,那么传统资本家敢说这句话吗?

假如无数的这种企业出来,垄断了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劳动力人口,那么能轻易操纵人力市场,使人力资本,也能同样获得强大议价权。

物质资本和金融资本,可以聚集起来,通过“资本变密”的手段,获得强大议价权,那凭什么人力资本不能这样做呢。

这才是公平。

这也就是企业模式的工会。

人口的生产模式,转向工业化,理论上也是可行的,通过工业化的模式,提振民众的消费力,赋予民众更高的生活质量,同时产生另一种新的商业模式。

由企业(可以是国企,也可以是私企、甚至外企),赡养旗下的无数家庭,以集体消费,替代旗下无数家庭消费,以大规模采购,获得更大的消费议价权,统筹采购,然后内部分发物资,给民众提供更好的生活质量的同时,还能有一定的盈利。

这儿也算是一种“社会化抚养”的实现方式,

但一,不是国家计划赡养的模式,而是市场企业方案

二,也不是赡养个体,而是直接赡养家庭,无需把每个人从家庭中剥离赡养。

其商业模式如下:赡养民众,承担民众家庭衣食住行、养老、医疗、旅游、婚育所有花销。

以企业集体大规模采购,再内部分发物资,降低旗下民众家庭总消费的成本。

毕竟企业一次性向工厂买几万吨奶粉,那肯定比一个个家庭去超市单独采购一两罐奶粉,单价要便宜得多。采购量大,大客户,你不得优惠?而且集体采购,节省了大量运输费、包装费、营销费、渠道费。因此平均单价能大幅降低。

(比如1.5元的瓶装水,刨去其它,水的成本只有一分钱。)

同时,每一家以旗下几十万民众,集体议价,向资本家要更高的收入。

所以新的企业群的经营模式,其实很简单。

向下,通过垄断足量的民众,向传统企业要求更低的商品价格。或者通过集体消费的形式,降低成本。

向上,通过垄断足量的民众,向传统资本家要求更高的工资待遇。

而这企业,赚其中的差价。

其营业利润等于:

旗下民众总收入-旗下民众总消费

所以它们的盈利方向 和民众的利益是同向的。

它们想获得更高的利润,就得想办法降低打压房价等消费,同时抬高旗下民众的平均收入。

房价太高,就是它的经营成本过高;

民众健康水平不够,那么它的医疗负担就太重,以及未来潜在收入也会低。

这种模式,其实是社会化抚养以及工会的结合模式。

通过类似“批发”、社区团购的模式,降低消费成本。

通过集体垄断出租的方式,抬高工资收入。

但却不是国家计划模式的工会,而是市场竞争商业模式版本的另类方案。

这种形式的工会,也不是“公益”性质的,而是追求市场利益的,它们也是在生产并售卖一种特殊的商品。因此它和传统企业相比,同样有壮志雄心。

大家知道的,目前这种公益性质的工会,沦为了收点工会费,过节发点礼品的空架子。

那么无数家工会企业,追求市场利益的同时,这种驱动力,就会使得它们必须完成旗下民众的利益。

它们要想扩大营业收入,就得扩张旗下民众会员的数量,同时以集体议价的方式打压各种消费品的价格:房价、食物价格、医疗、教育等等。并且以集体议价的方式,向传统企业要求人力更高的售价:工资福利等等。

而由于市场上不是一家这类“工会企业”,因此民众有选择权,可以,像入职企业一样,选择入驻一家“新型企业”,制定类似“劳动法”的“工会法”,允许民众提前一个月申请“辞职”(解约),民众可以挑选入驻任意一家,或者不入驻,相当于个体户了(自己生产自己)。

这种模式的工会,不是通过扩张国家官僚权力实现的,而是扩张市场的经营范围实现的。因此并不违反市场机制。是市场经济的补全完善。

那么,既然是市场合理的经营范围,因此不一定是国企,也可以是私企、甚至外企。赡养出租的民众,也不一定是本国的民众,甚至可以是非洲、欧洲等地区的。


虽然不是由国企垄断人力市场,但相比较土地财政,却也能获得更可观的财政收入。

一呢,是国家目前掌握很多土地、交通、通信、医疗、教育等方方面面的物质资源,可以有效控制人力的“生产成本”,提供相应的有市场竞争力的方案。

二呢,市场广泛,卖土地,只能局限于本国,卖人力,却能全球市场。


三呢,国家信用担保,这也是一种市场竞争力。总有追求稳定的人愿意入驻。


但同时,也开放民企、外企入驻,可以丰富市场,提供更有差异化的模式,也不会因为国企垄断导致官僚僵化,各凭本事。

无论是从国家财政角度,还是从市场角度,民企外企角度都有利可图。

并且这种方式,相当于提升了民众的“消费力”,可以很好地缓解经济上的固有矛盾:

生产过剩,消费不足。

民众也能获得更高的生活质量(工资不变的情况下能获得两三倍往上的生活质量),还能由企业代为议价,帮你要更高的工资。你一个人单打独斗,向企业集体议价能要多少工资?但几百万人联合起来成为企业呢?

同时相当于从市场经营的正常商业模式,变相“解放全球”:

给全球的无产阶级提供更高的生活质量、集体议价更高的工资收入,还能传播本国文化。

且是阳谋:

外国不跟的话,中国蚕食全球的这部分市场。

外国跟的话,相当于联手“解放全人类”。

想阻止的话,没有恰当理由,因为是正常市场商业行为,并没有进行任何军事、政治上的压迫。正常市场竞争,你也可以入局,不讲究任何意识形态,且有利可图,总有国家愿意入伙,合纵连横。

虽然看似会损伤传统资本家的利益,但他们也没办法联合起来对抗,因为也给他们提供了新的盈利方向,新的市场业务空间:

通过“生产”人口、向其它资本家“出租”人口获利。

因此总有传统资本家会转型这一行来盈利。

并且民众消费力提升了,最终也是能弥补市场需求的不足,长期看,对经济是有利的,只是短期内,看起来会提高传统企业的经营成本而已。

编辑于 2023-07-24 12:24・IP 属地广东
石昊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