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理论,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投资、出口、消费。其中大基建侧重投资领域。
长期以来中国经济的腾飞依赖于投资特别是大型基础设施投资和商品房建设,好处是疗程短见效快,“基建狂魔”一说既含贬义更有褒义。基础设施是更加普惠且廉价的公共服务硬件,更容易被人民群众体验和认可;商品房建设更多体现在改善型住房需要和发展型住房需要,一定程度上彰显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得到满足。
可以说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好处是显著的,但缺点同样明显:一方面加剧市场经济马太效应,导致贫富差距和地区差距扩大;另一方面破坏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稳定性,加大了经济危机乃至系统性危机的风险。而这是违背中国经济发展初衷的。
故倘若给我一次策划的机会,除了大基建依然不可或缺,我会更倾向于消费端尽早尽力施策。这也就是当前我们推进的“扩大内需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老百姓可以且应该享受更加优质的商品和服务,而这也是构建国内大循环的源头活水。用官话说就是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创新消费理念消费场景等等。
当然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让老百姓有钱消费,有旺盛的需求,有乐观的预期,而这不可避免地触及改革深水区的硬骨头,分配制度。如何排除万难增加劳动所得权重,削减资本利得权重,这大概是人类文明史上从未解决过的难题。
倘若中国能历史性地解决分配问题,中国经济万世不衰也不是夸张了。
发布于 2023-07-17 10:05・IP 属地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