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作品中具体人物的三观,不应成为评判作品优劣的标准。
但是,作品的「三观」,也就是作品作为一个整体传达的价值导向,无可避免的是评价作品优劣的标准。简言之,作品中的人物杀害无辜之人,不应是批评作品的理由;但若看完这部作品,多数观众感受到对「滥杀无辜」这一行为的赞许和鼓励,那么这部作品就有很大的问题。
动漫是文艺作品,而文艺作品是要满足观众需求的,而多数人都有对「正义」、「公平」、「忠诚」、「仁爱」等「正面价值」的需求。一部作品的价值取向若是晦暗、负面,不能满足大部分人的需求,从而获得较低的评价,是完全合理的。作品流行到一定程度,必然起到「教化」的作用,因而担负起「反映时代主流价值」的「职责」,往往是一部作品「变得伟大」的前提条件。
对于面向大众的文艺作品,观众有权评判其优劣,也当然有权根据其需求进行评判。作品是时代的产物,它反映那个时代的风貌,满足那个时代的需求,也必定要经受那个时代的、社会主流的「三观」的评判。随着时代变化,社会主流的「三观」可能发生变化,从而改变对过去作品的看法,但鉴于没有作品能免于「时代的局限性」,合理的评价仍需立足于作品所处的时代。
题中所说的具体问题,与其说是「该不该用三观评判」,不如说是「如何用三观评判、用怎样的三观评判」。中国处于剧烈变化的时代,依据阶级、性别、年龄、喜好等「属性」,人群迅速的分化为较小的「圈层」,各自形成了不同的、甚至是矛盾的「三观」。对作品人物「三观」的不同评价,事实是不同人群中悬殊「三观」发生冲突的反映。
你对某些行为宽容,对另一些严苛,而另一个人的观点也许恰好相反,把千万个「你」合在一起,这总的评判下,作品若仍能广泛传播、获得好评、经受时代的考验,那它就是好的作品。作为个人,喜欢一部作品,尽情欣赏玩味就好,别人的评价大可一笑置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