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同意#
先把问题剧情固定一下,以免失去上文:
我结婚十五年了,过着一份安稳,平淡,且没有任何风波的日子,这种日子似乎就跟很多的普通人一样,平平淡淡的生活,平平淡淡的工作,不知道自己的追求是什么,只知道自己的每天都在重复着前一天。
或许大家认为我的态度有些消极,可这便是生活。
我的婚姻其实这么多年并没有什么意外发生,属于那种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比不过那些天天秀恩爱,衣食无忧的夫妻,但是也好过那些夫妻之间天天争吵,没有感情的夫妻,我们俩更像是两个处于感情线中间的那一对,有时候也会因为小事而争吵,也会因为小事而闹矛盾,但是事情过后也不会记仇,继续过日,有时候也会闹离婚,可是闹完之后还是不舍得分开,继续坚持着这份婚姻,他对我倒也还算不错,这么多年的生活中大事上面基本上没有亏待过我,也没有伤过我的心,也没有做过什么对不起我的事情,我们家的生活能够像如今这么的安稳,可以说他的功劳更多一些,我自然也很感恩了。
可即便是这样的婚姻状态,却依旧有一些隔阂是我们没办法去跨越的,甚至没办法去解决的,直到现在也无法诉说。
五年前婆婆的去世是我们夫妻感情出现裂痕的时候,这一点我们俩都心知肚明。
那时候婆婆已经病入膏肓了,在医院住了很长的时间,住院的那段时间里其实我还是挺照顾她的,甚至还请了半个月的假全职的在医院照顾婆婆,眼看着婆婆的病不见好,也没办法继续治疗了,他们家里人就决定不治了,带回家里生活,希望能多陪伴几天,我一个做儿媳妇自然不好多说什么,也没有过多的阻拦了。
但是婆婆回的家并不是我们家,而是他们的老家,丈夫也请假回去陪她去了,而我当时挺犹豫的,因为孩子要上学,身边离不开人,而我的父亲当时也在医院做手术,丈夫也就让我留在了家里,自己回去了,没想到婆婆到家之后仅仅过去了两天就去世了,我尤然记得那天深夜一点多的时候丈夫给我打来了电话,声音有些沙哑的说:“我妈走了,刚走了,天亮了你带着孩子来吧,”
我当时第一反应是悲伤,难过,虽然意料之中,但是却也没能够做好准备,安慰了丈夫两句话之后马上却又理智了起来,说:“我可能暂时走不开,我明天找个顺风车,让孩子先回去,你去接一下孩子吧,我爸这两天在医院的情况也不好,而且马上就要安排手术了,我妈一个人身体很憔悴了,实在照顾不过来,我实在走不开了。”
电话那头的丈夫很冷静,沉默了很久之后说了一声哦。
就这样孩子第二天被我送上了车,而我也没有回去,期间我也抽空回去了一趟,但是马上就回来陪我父母了,主要是因为我爸要做手术的原因,我没办法在婆家长待,哪怕是在婆婆出殡的那一天我也没办法赶过去,我每次都小心翼翼的将原因重复给丈夫听。
他听进去了,但是也只是听了,我对他有愧疚,也深知自己的做法有些自私了,可是在那样的情况下我真的没办法选择,婆婆已经去世了,而我爸的身体也不好,要做心脏手术,这些种种的事情加在一起我真的没办法做出两全其美的决定,最后只能够极力的向丈夫解释了,可他却很平静,也没有跟我吵架,也没有怪我,表现跟往常特别不一样,我有的时候宁愿他骂我几句,起码我心里好受一点。
然而他并没有。
后来过了一段时间后婆婆的事情也告一段落了,我父亲的手术也很顺利,日子似乎回归了平淡,有一次我看他心情好,忍不住问他:“我没有赶回去给婆婆奔丧,你不怪我么?”
丈夫沉默了很久,变了脸色,然后淡淡的说:“不是怪,是恨。”
他平淡的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我发觉让我钻心的凉,那种凉意不是失望的,不是难过的,而是陌生的感觉,我有些愤怒的问他:“那你什么意思啊,过去这么久了,你也不说,你自己憋着,有什么意思,你要怪我你就说啊,况且当时的情况你又不是不知道,我爸躺在病床上,随时可能离世,我妈身心憔悴,我要是走了,他们老两口怎么办?”
丈夫却说了一句话,他说:“起码他们都还活着。”
那次我们俩算是因为婆婆的事情第一次吵架了,换句话说是我一个人的怒吼,他一直都很冷静的说话,像是个陌生人,我闹到了离婚,而他却点了点头,只是我最后不舍得而已,对于我来说实在不懂,为什么家里的情况他一清二楚,我之所以回不去奔丧的原因他也明白,可是却依旧还要恨我,我当时说了一句话:“我回去了又能怎么样,多一个哭的人么?可是我回去了,可能就见不上我爸,你觉得孰轻孰重啊!”
他却说了一句话:“你回去什么也做不了,但是你是我娶回来的。”
我不理解他这句话的意思,愤怒与不甘在那次的争吵中完全倾泻了出来,吵到最后的我由硬气到示弱,从一开始的解释到最后的道歉,可能在我的心里也深知我当时的做法有些不合适,可是却理解不了丈夫这么上纲上线的不原谅。
从那次争吵之后我们也并未离婚,还是跟往常一样生活着,只是多了一点点陌生感,距离感而已。
直到前不久我父亲的去世,我才感觉到了他的狠心。
我父亲前段时间因为病痛的折磨还是离世了,我是家里的独生女,父亲去世之后家里的很多事情都是需要我来操持的,丈夫作为女婿也自然会承担的更多一些,我没法要求他给我做更多的事情,可是他却主动帮我做着很多的事情,可以说父亲的后事都是他来帮忙的,我跟母亲的情绪一直都挺低落的,有好几次我都想好好的向他道歉,为我曾经的行为道歉,可直到最后我才发觉他的狠心。
在父亲的后事料理完成了之后,没想到他的做法却更狠,他跟我说了一句话:“你就不用回来了,陪陪你母亲吧,等什么时候你妈能好好生活了你再回来。”
你没错。
没错的原因不是什么传统风俗、人之常情、感情纠葛支持你不奔丧的决定,而是你是经过请求,而得到对方明确同意了的。
这道理很简单,双方的具体协议的优先级必然绝对高于任何所谓风俗习惯、传统惯例——乃至于要高于世俗法律。
我说句“同意”,说完之后在这件事上就自动豁免了你一切因为这件事被我怨恨的可能性。我不同意就是不同意,同意就是同意。
我可以有千般纠结、万般无奈,但是只要我牙缝里挤出一个“同意”来,我同意的事,我就没有任何再怨恨、报复的立场。
我同意了,哪怕法律不同意,那也是社会跟你之间的纠缠,我跟你之间绝不会有纠缠,除非涉及到我同意范围之外的其他事项。但是很显然,“同意范围之外的事项”既然是范围之外,自然不会得到这个许可的豁免了。
我同意了,这件事你在我面前就绝对的无罪了,就是这么简单。
只要我同意了,你就可以放心,可以不必再提心吊胆,害怕我“其实不同意”,我要是事后又说什么“其实我心里是不想同意的”,你可以当面给我一耳光,我一定鞠躬道歉。这个承诺,我可以书面写给你,刻块碑立在门口都行。
这是亲密关系的逻辑基础,不容任何动摇和挑战,没有模糊的余地。守不住,动摇了,可以理解,毕竟人无完人,但是在是非曲直上只能有一个结论,就是是那个对自己的同意动摇的人要向对方道歉。没有任何所谓“天经地义”“人之常情”“社会传统”“法律要求”可以为这种翻脸不认账辩解。
因为我们要相处,绝不能搞什么“虽然ta同意了,但是这还要看ABCDEFG等等因素会不会导致ta自认为同意无效”这种狗屁倒灶的契约法则。
否则你的“同意”有何意义?
没有这一条“同意必须有效”的基本法则,任何关系都仅仅是幻觉,根本没有价值可言。
你不同意,就说不同意,我重新出价,直到你同意或者我放弃为止。
你同意,无论你的同意之中有多少勉强、多少纠结,同意之后都是你自己的事了。
我之所以超出一般契约责任的敬重你、亲爱你,乃至于珍视你、保卫你,正因为这一份钢铁般的信用。
如果没有这一条,你一切的话都可以出尔反尔,形式完备的同意不能当成真的同意,干了你同意的事却可能招来怨恨和报复,你连当个路人的资格都不够。
这一点做人的基本原则都不守,说“爱”有什么意义?
这种原则都不守,实际上已经没有亲密关系可言了。
你们要记住,其实真正重要的不是什么传统惯例、主流观点之类的东西,而是在程序上、契约上的基本共识。这些东西就想磁盘读写操作、内存存取操作、CPU的基本指令运算一样,决定着一切其他的上层建筑。
要是这些东西有问题,你去谈操作系统的优劣、谈系统的优化,这都毫无意义。
你保存时文件名叫这个,再打开文件夹一看文件名已经变了,这样的系统你优化个啥?
算个1+1,一会儿等于2,一会儿等于2.5,这样的计算水平,你谈什么性能?
底层契约成立,才谈得上这些本质上是审美倾向、经营决策的事。
底层契约失效,却去纠结“是否符合传统”“是否够主流”,这就属于“CPU坏了却去重装系统”——第一你重装不了,第二你装也白装。
事实上,所谓的美好的亲密关系,美好的要害总是在这些基本契约、基本程序坚如钢铁上,而不是在内容上如何主流、如何大众上。它强在主板、CPU、内存、显卡性能极其出色、运行极其稳定可靠上。
丁是丁、卯是卯,同意就是同意,不同意就是不同意,这样才有可能解决问题,分解困难。
丁不是丁,卯不是卯,同意不一定是真同意,不同意不一定是真不同意,那么所谓的沟通不但不是在解决问题、消解困难,反而是在引入新问题,堆积新困难。
关系是人类的生存工具,是用来解决问题、优化生存状态、简化挑战的。做不到这个功能,不但不能减少损耗,反而会加大损耗,那么就算它提供大量的快感,在本质上也是一种毒品而已。
提供大量快感但净增加系统运营损耗,这就是毒品的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