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清华大学读书的时候,孙葆洁是我们的体育老师,他的足球课是全校选修课。
我对他的印象是特别朴实,但是做事很讲方式方法。
在学校里,一个老师有没有钱,重视不重视业务其实是可以看得出来的。孙葆洁老师每天骑着个破自行车在学校里穿梭。他除了教课,还做一些学术研究,比如足球战术、裁判工作的研究。
他教我们课从最基础的起步,颠球、起大脚、踢弧线球、内外脚背踢球、二过一训练、回传反插的战术……每一项都抓得特别扎实。
另外他是一个对体能要求很高的老师。当时我很困惑为啥甲A的球员12分钟跑那么困难。我们当时期末考试3000米跑,大部分都能12分钟以内完成。
说到做事,孙葆洁分享了好多他在甲A当裁判时的经验。陆俊会的那一套是如何吹偏哨,孙老师讲的都是如何控制局面,让比赛更公平,裁判遇到问题时的处理方法——这些方法在有一天自己进入公司管理层时也是有帮助的。我举几个例子:
1 孙老师会在吹罚比赛之前,全面了解每一个球员的性格。有些是带头惹事的,这些球员会直接影响所有人的心态。他会提前搞清楚。
2 球员会在比赛初期相互试探裁判的尺度。你软、你没有重视,他们就会不断升级,回头等气氛挑起来之后,再控制就很难了。 比赛初期的口头警告、黄牌,就是在告知大家尺度。当时国内最火爆的球星,我没法说他名字,都成违禁词了,那哥们号称亚洲第一中锋,大连实德名宿。孙老师说他开场重点盯他,可给可不给的黄牌会选择从严一些。刺头老实了,大家都会老实。1999年,那哥们是甲A最TOP的刺头,他后来出事,也真的是有因果的。
3 裁判最怕找平衡。判错了就是判错了,挨骂,认就好。如果找平衡,两边球队心态都失衡。在行业干这么久,球员都知道某些裁判没有故意偏袒的习惯,大不了他们说你水平低,业务能力不行。他们会觉得委屈,但心态不会太乱。大家还按照正常尺度踢。一旦球员知道判罚尺度有弹性、有黑箱,比赛就难整了。
4 孙老师是一个阅读比赛能力蛮强的裁判。他私下也会给我们分享当时甲A球队的基本踢球思路。你知道球队的思路,裁判才会出现在最危险的区域,做出合理的判罚。他要是改行做教练,我觉得可能会是米卢+瓜迪奥拉的结合——鼓舞志气+战术深度探索。
5孙葆洁说他最喜欢的球星是前南斯拉夫球员博班。他喜欢博班控球技术好,控场技术好,一个人能一只球队的战术水平提高。 孙老师跟我们说这话大概是1998-1999年的时候。受孙老师的影响,我们那时候都很喜欢博班、苏克。
最后一句:好裁判最重要的两个字“公平”,对球队、对人一视同仁,长期地一碗水端平。有球队可以质疑他业务水平高低,但没有人质疑他公平的初心。这也是他教我们做人的道理。管理能力、业务能力高低是一回事,里面是否揣着私心是另一回事。后者特别容易让团队气氛崩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