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个回答含有被封锁的答案2个

莫言和索尔仁尼琴是一类人吗?

不知道取啥
187个点赞 👍

索尔仁尼琴认为斯大林的极权不好,但是

反法西斯战争很好!军事成就更好!工业化好的不得了!

他还为俄罗斯辉煌成就感到自豪,

文学?好!艺术?很好!科学?非常好!

俄罗斯国家伟大!民族伟大!人民更伟大!......

可以想象提到俄罗斯的时候,他大概是这样——

因为骂苏联,让他获得了无数的荣誉,还成为了哈佛大学的荣誉教授......

但是在1978年,他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演讲,当所有人都认为这个苏联的“叛逃者”会大力赞美西方的时候,他却对美国及西方世界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他直截了当地批评美国陷入了庸俗的物质消费主义,是精神层面的侏儒,只知享乐、目光短浅、缺乏毅力、没有追求,还说美国人是一群懦夫,几乎没人愿意为了理想去死。另外还说美国电影充斥着色情、犯罪和恐怖;乡村歌曲粗俗不堪;新闻界无法无天、肆意践踏个人隐私,以及福特政府的越南政策软弱等。还深入剖析美式自由,指出这种自由破坏性强且不负责任,已经泛滥成灾;美国社会无力遏制人性堕落所引发的深渊,对自由的滥用使广大青年受到道德沦丧的侵害......甚至对于整个西方文明,他都认为其过于傲慢,对其他国家包括俄罗斯的精神文明和文化成就嗤之以鼻。无论是作为整体,还是具体到每个国家、政府、党派,甚至是联合国,西方都已经失去了勇气.......

这都不仅是美国了,他根本就是在批判整个西方!因此索子哥在哈佛演讲后遭到了全美的攻击,因为所有人都认为他体会到了“美式民主自由的香甜”之后应该大力称赞,不应该说这种话,以至于认为他已经疯了......对此,索子哥则淡定回应道:

“在哈佛演讲之前,我天真地相信自己来到了一个怎么想就能怎么说的社会,而无需奉承这个社会。后来我才发现,民主期待着得到奉承。”

吊不吊?吊啊!一段发言就暴露了“美式民主”的底色!

但他的气节并不止于此。

苏联解体以后,索尔仁尼琴回到了俄罗斯,他目睹了国家的混乱,民族的崩溃,人民遭遇寡头无休止的掠夺和洗劫,西方的意识形态在俄罗斯的土壤上疯狂传播,把无数俄罗斯人变成西方的精神奴隶......他后悔不已、悲痛万分,为此在1998年他回国写的第一本书——《崩溃的俄罗斯》中,他痛心疾首地说道:“俄国正在知识精英和西方,尤其是美国的面前下跪。”

因为眼见国家的凋败,他还两度拒绝国家给他的奖项荣誉

——第一次是戈尔巴乔夫时期,苏联当局要把奖项颁给《古拉格群岛》一书,他回应道:

“我无法接受把奖颁发给一本数百万人用鲜血写就的书的事实

——第二次就是《崩溃的俄罗斯》书成,叶利钦要给他颁发圣安德列勋章,他的回应是:

“我无法接受一个给俄罗斯带来苦难的政府所颁发的荣誉

老爷子很固执,可说到底,你可以认为索子哥不爱苏联、爱沙皇,也可以说他抽象、魔怔,但毫无疑问——他是深爱着俄罗斯的,他绝对不容许污蔑自己的国家、民族、人民、文化......


至于莫言

诺奖给他的颁奖词就足以说明他和索尔仁尼琴不是一类人——如果是索子哥,诺贝尔颁奖词绝对不敢给他乱写!

敢用莫言那样的颁奖词对索尔仁尼琴说话,不仅他不会接受,更一定会被他破口大骂!

莫言就精得很,领完奖回来,一边不敢正面回应、说自己写的是“魔幻”,一边又说自己写的是“人”......因而对此我一直以来的观点就是:不管一个人看没看过莫言的作品,他是否“维护莫言”往往就在于他如何看待莫言的颁奖词——如果他表示赞许,他就会加入那些所谓的“支持维护莫言的人”;而对莫言嗤之以鼻的人则相反。莫言写了什么反倒不那么重要,这点更不用急着否认,因为销量在那里——莫言的书几本加起来销量还不如余华的一本,还得算上他获得诺奖的加持,当时卖的书现在大部分估计都还在吃灰。

甚至还有些下作。莫言的《丰乳肥臀》,他得奖后的采访中,说是母亲去世后他悲痛万分,就决定写一本书献给她,还在书的扉页上写着“谨以此书献给母亲在天之灵”......可是书里讲述的却是一个正常女人却和多个男人交媾,生了九个不同爹的孩子——这种东西我是不敢说“献给母亲”的。他根本就是欺负她母亲不识字、也没机会听别人把这本书读给她了!

有人说莫言是被“诋毁”的,但什么叫“诋毁”?否认莫言的文学造诣那才叫诋毁。可话说回来,他就是无法正面回应他的颁奖词!他不是一个蠢人,而是一个文学造诣极高的人,他知道那是在说什么,不止有一个人问他,但他均是模棱两可或干脆不作回应——他既不说对,也并不去反驳什么......

大抵他还是放不下那个诺奖吧。

这就是他和索尔仁尼琴的天壤之别。

索尔仁尼琴:在今年的国庆日,总统作为国家元首向我颁奖。在接受这一荣耀的同时,我也表示,我希望俄罗斯的苦难历史——我用了毕生精力来向人们努力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能够让人们和俄罗斯以史为鉴,保持清醒头脑......

小楼一夜听雨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