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个回答

《封神第一部》中姬发从小被作为人质送到朝歌,为何还会对纣王如此崇敬?

苏桃桃
27个点赞 👍

在二刷之前,我本想就这个问题仔细探讨一下纣王的人格魅力和电影的弑父主题。

但是在二刷之后,我的注意力就跑偏了,跑到了「殷郊」这个太子的身上。

咱们有一句古话叫“长兄如父”。

在《封神》里,父亲指代的是权威,而长兄指代下一个父亲。

因此次子们对长兄的态度都很复杂。

有仇恨的,比如纣王对哥哥。

有敬爱的,比如姬发对伯邑考

长兄的态度也影响着次子的心态,伯邑考一直爱护弟弟,弟弟也崇拜自己的哥哥,纣王的哥哥没事就阴阳怪气,纣王估计做梦都想砍死他。

而作为质子旅的长子,殷郊这个“长兄”做得相当不错。

如果说纣王是质子旅的精神领袖,那殷郊就是这个团队的现实粘合剂,牺牲自己来巩固纣王是一个“好爹”的形象。

《封神》中的不仅仅有弑父情节,还有次子杀兄的情节。

在电影中纣王对质子说过一段话:

你们的父亲把喜爱的儿子留在身边,把你们送到千里之外的朝歌受苦,你们就甘心吗?

事实上这一段说的不仅仅是质子,也是纣王自己。

他作为次子被父亲送出去打仗,懦弱的哥哥却在父亲身边养尊处优等着继承王位,纣王心理燃烧着不甘心的火焰,想要把一切都烧毁。

这是其一。

还有其二。

电影的最后点到,每个质子不是孤身来到朝歌的,而是带着一支小军队或者家臣,那么八百质子就不是只有八百个贵族少爷,而是一支数以千计万计的军队,纣王收服了质子团就等于握住了一支精兵。

但,八百个诸侯公子就等于八百种性格,就算纣王的大饼画的再美,落实到具体的生活中大家还是会起摩擦,搁现在哪有地域歧视呢,更何况是诸侯国之间。

这时候就需要「殷郊」出场了。

殷郊的第一个作用是父亲的靶子,开篇冀州大战,所有质子的马都害怕火焰以至于开场大败,但纣王只拿自己的亲生儿子殷郊立威,狠狠打了他一鞭子,这与《红楼梦》里探春拿平儿立威所起到的意义相差无几,杀鸡儆猴的鸡不能地位太低不然没效果,关系不能不亲近,不然必被记恨,唯有亲儿子地位高情感深,最适合做指桑骂槐的对象。

在具体的生活中,殷郊也并不嫉妒防备这些“纣王的儿子”,他和其中的大部分人都相处融洽,决不以亲子的身份高人一等,反而处处礼让,做出都是儿子,我们没差的感觉。

和殷郊形成鲜明对比的人是崇应彪,这个质子的野心很大,为人也没什么礼貌,张口称呼姬发是农民,满身大粪味儿,后续的剧情里也一直自以为显贵自以为可以承继纣王的权力,在质子旅里拉帮结派地搞事。

如果殷郊是这种性格,那么质子团还会团结吗?

想必很难。

纣王收服质子的过程是去掉原生父亲的印记,将质子封为“我的儿子”,这一方面加强了对质子的控制,但一方面也是将自己的权威分给了质子。这这种权力分配下,殷郊作为亲生儿子,他完全可以觉得这些质子威胁了他的地位,端着架子警告这些质子别痴心妄想。

我才是亲生仔!

但是殷郊没有,他真的把这些质子当成了他的兄弟,在日常生活里照顾他们,在政治上不追求特殊化,用兄弟亲情弥补了这些质子的家庭缺陷,同时也为纣王的大饼打了补丁。

从这个角度理解纣王和殷郊就不难理解古人所说的:父子一体。

纣王的政治谎言是建立在殷郊的让步的基础上的,父子合力忽悠质子们,才有了当前的局面,而殷郊的死也宣告了质子旅的信仰崩塌,所谓父父子子的谎言完全被撕破。

发布于 2023-07-23 21:43・IP 属地辽宁
苏桃桃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