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的不多,强答一波。
《地铁》给我最大的感觉是绝望。不只是昏暗的灯光、诡异的黑暗和那些变异生物,真正可怕的是整个文明的变化。
书中的人们正在忘记地面世界的样子,地铁站里出生的新一代原住民诞生了新的文明形态;那些极力维持着昔日辉煌的大车站也肉眼可见地变味儿衰败;老一辈对于地面生活的追忆化作残破残忍的童话。你能感受到一切都不对劲了,旧文明正在消亡,旧日的一切都在腐败变异。这是一个诞生于地下世界的新文明,再也回不去了。
这是俄式废土最大的特点,人们被末日所改变。意识形态和文化遭受重创,一些东西被遗失,一些东西被抛弃,往日荣光不复存在。就像他们历史上金帐汗国、苏联、和苏联解体,国家民族和国际形象被不可逆地彻底改变。
简单来说,俄式废土的叙事就是“我们被干碎了,我们不再是我们”。
而美式废土则是“什么是干碎?”
美国历史上没有真正被干碎过,最接近的一次是被加拿大烧了白宫。他们没遭遇过真正意义上的毁灭性打击。世界末日又怎样?心若在梦就在一切不过从头再来。
所以像《辐射》这样的美式废土,本质上还是另类世界观下的西部故事。小酒馆的自发电机,核子可乐,点唱机。商队、土匪、定居点、甚至还有电台。
那些帮派、阵营、废土生存矛盾,都是历史事件的重新演绎。而主线故事中的各方势力也在以各自的方式重建秩序。而那些秩序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也与他们在历史上别无二致。
辐射尘对于文明的改变,不过是加利福尼亚共和国的国旗从一头熊变成一头辐射变异双头熊。
再扯个题外话,《显微镜下的大明》里,有个龙脉保卫战的故事。
婺源的百姓认为山里烧石灰挖断了婺源龙脉,导致学子科举不第,于是与山里石灰佬和当地县官开始了长年累月的斗争和拉扯。从万历年拉扯到崇祯年。
然后就是众所周知的,入关,老歪脖子树,大明完了。
但龙脉保卫战的故事没有结束,满人当皇帝不?皇帝要选拔官员不?选拔官员要科举不?那就还得保龙脉!
改朝换代,剃发易服,但龙脉保卫战依旧。
我想,如果有中式废土,大概就会是这样的故事。我们历史上被干碎过,但我们又还是我们。文明和文化融合,但社会矛盾和社会文化依旧一脉相承。
就像电影流浪地球里,到了地下城还“大过年的”,大过年的还得舞狮;月亮没了还要过中秋,还得发月饼。
那么问题来了,中式废土的辐射变种人,过年包不包饺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