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结论:这哥们就是如今商业银行资产质量持续恶化大背景下,被坏账爆发大潮吞噬的一个缩影,他也是该农商银行权力内斗的牺牲品。
之前我曾经在相关回答下说过这个问题:
这个支行副行长倒霉的结果,大概率就从某几户领导安排的问题贷款开始埋下伏笔了:
作为一个曾经在银行多个条线和业务口从事过相关工作的人,我来说点真心话:
1.这个支行副行长的升迁速度并不算太慢。注意看,从他2012年进入该单位起,用了不到10年时间晋升为支行副行长,这在内卷严重的商业银行系统里已经超过了很多人,按他的工作时间推算,2012年那会可以算得上高速增长的尾巴稍,他多少也吃到了发展红利,而他的年龄应该在35岁左右,正值干事创业的黄金年代,而他一步一个脚印的职业履历,也说明了他有关系但不那么多,只能在他卖力工作且群众基础不错的前提下抬一手,事实上他也确实做到了,这才有了那个位置。
如果真的关系非常之硬,第一他不会去这种规模的信用社(后期改制为农商行),第二他也不会这么亦步亦趋,排排坐吃果果,还是从最基础的运营条线起步。
所以他的实在关系大概率是当地一个人民银行县支行行长,或者银保监一个地级市分局副局长,最多本农商行总部部门老总的级别,还有本单位的直接大哥带他混。
2.他之所以遭遇如此恶劣的职业环境,并且他没有爆出具体的原因和问题,那就足以值得让人玩味了:
要么是他大哥要被搞,苦于找不到切口,就拿他这个人开刀,先把他挪到一个经营状况不好的支行,然后委任一堆清收工作、安排一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以半年期考核为准,等他完不成、心态爆炸摆烂,或者情绪绷不住的时候,直接拿出来所谓的制度名正言顺的处理他。
所以你们可以看到,他被长期扣发工资,实际到手仅仅几百块,而他选择打工赚外快,也没有向内找关系协调,也没再做调动缓和关系,这就说明该单位内部斗争已经趋于白热化,就是你死我活的搏杀,根本不给你留活路的那种。
而他之所以没说出具体的原因,我猜也是他已经被告知放弃或者被切割掉了,无人出来保他,他也不具备被保护的理由和价值,所以他最后只能选择诉诸法律,把事情闹大。
但可惜的是,银行的法务团队、和公检法的关系,往往不是个人能挑战的,所以他顺理成章的输掉了官司,而从法院的判决就能看出来,银行的处理蓄谋已久、步步为营且严丝合缝,说白了就是要搞掉这个人以解决他身上背的问题。
无他,开除他,就相当于宣判一个员工在该单位的死刑,而死人是不会说话的,死人是可以背负很多问题和麻烦的,有一个成语“死无对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他必须被解决,也一定要被解决。
3.如果不是他被调动至一个很差的经营单位卸磨杀驴,那么很有可能他就是该单位某些大哥的替罪羊。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过去高速发展,掩盖了很多经营问题,而一旦经济增长速度放缓、长期粗放经营积累出的问题增多,这种管理水平低下的农商银行一定会出现让人瞠目结舌的天量不良贷款和为了掩盖风险做出的迷之操作。
比如说经营单位的支行行长副行长,在接到大哥指令,要求他们做某些企业、某些老板的贷款,而指标考核又压力山大,那么他们大概率会心领神会,安排手下在办公室拍脑袋,把贷款材料凑出来,还会拍着胸脯告诉所有人:“Xx领导出面安排的,大家放心做,做好了一定会被领导记住的。”
结果钱就跟水一样放出去,茅台会所是大哥们享受了,回扣也被某些人吃了,苦哈哈的打工人白纸黑字签了名,主管领导也跑不了签字,结果剧情总是出奇的类似:
要么推说口罩原因,企业现金流困难,从刚做完贷款不到半年就开始拖拉利息,老板也经常联系不上,下面人也不敢上去找领导催问,就这么拖到最后彻底坏账爆发,主办人员被罚款、踢去企业驻场清收,去了一看全部停工,就一个门卫老头,牙都没几颗,每个月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发放生活费,什么时候收回来为止。
这还不包括后续的法律诉讼、出庭审理、判决执行环节,拖下去少则一两年,多则三五年,什么好人都给你拖垮了拖废了。
而这个支行副行长,很可能就是替大哥背锅,做了不该做的事情,最后出了问题他也委屈,但没办法,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得到好处的时候就应该想明白挨打的时候有多可怜,所以他只能摆烂来发泄不满,他也不敢掀桌子彻底不玩了。
这种事情在肉眼可见的时间段内,会大规模出现,正是应了那句话:眼看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人生无常,谁又能在盛宴之时,想得到如今呢?
谎言不会伤人,真相才是快刀。想分一杯羹就要有被切割和处理的觉悟,而普通人想真正苟活下来,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毕竟神仙打架,凡人遭殃嘛。
就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