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个回答

俄语未来在中国会不会有很多人学?

黑色裂变
217个点赞 👍

英法德在进步教里至上的语言地位已经无可撼动了,再多的额外语言只能「阻碍国际通用语的推行」,也就是「破坏进步族群主导的世界秩序大一统」。

西班牙语的使用者拉丁人被契丹人认为有退步性质,所以在美国,尽管西班牙语在半壁江山随处可见,而法语毫无存在,一代契丹移民学生竟然选修法语的远远多于选修西班牙语的!直到二代契丹人才会选修西班牙语的多一些。

欧洲年轻人学习西班牙语的热潮是十分夸张的,这是因为拉丁人逐渐攻克了美国的流行文化市场,让美国的流行文化霸权为己所用。而契丹人在十分崇尚盎美流行文化时,依然能够对西班牙语的这部分无动于衷、保持距离。「远离老墨」是美国一代契侨对孩子叮嘱的铁律。

俄语当年在契丹是阵营划分和基于实用的产物,因为当年在工业和科学一片空白的基础上,获得的资料都是俄语的,但在这十几二十年之后,俄语就被抛弃了。俄语会因为这短暂的一段时间被误认为是契丹人眼中「进步的」语言,其实顶多是俄国人由于历史的巧合,短暂十年当了「进步学长」而已,本身不具有进步性。在卡尔文化中,俄族本身就被认为「由于种种内生缺陷,不适合率先实现卡尔,只有天生丽质的英法德有资格」。

阿拉伯语这样被认为更加退步的族群的语言,只需要有他组织指定培养的必要的少数阿语专家会就可以了,在阿拉伯国家长期驻扎的人员基本都不会阿语,且没有兴趣,也避免和阿人接触,都躲在「进步太空舱」里,有什么事就找阿语专家弄一下就行了……顺便,这样关键的阿语专家可能薪酬不少,但地位不高,甚至被认为是怪人。

德语的使用者虽然不多,但德国的进步形象会一直让很多契丹人学习德语,毕竟有这样的评估:「德语人口近亿,也不算少,而且德语是当年科研论文的主流语言,德国孕育出了无数思想家、科学家,为人类文明现代化做出了贡献,德国人又文明又体面……」,后面的这些「崇高加成」才是主要的。

别说俄语阿语了,我觉得西班牙语的地位在契丹都不可能有什么提升。

此外,众所周知,俄语的意义很大一部分在于费勒斯体验,但进步徒会解构掉自己本能的费勒斯体验能力,使之不再具有意义:

编辑于 2024-01-17 07:23・IP 属地丹麦
Ciszewski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