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媒体跟我们说传承精神,说的如此清新脱俗也是没谁了,传承什么,世袭制,还是企业宗族制?
得了便宜还卖乖!
老百姓的孩子寒窗十年有可能连就业机会都没有。而这些人很多只是上了系统内的学校,回来按部就班的进入各自的系统内,过上了安定富足的生活。这样的又有什么好宣传的呢?
如果真的是凭借真才实学进入的,这样的传承可以有,但是这些年来有多少真的是自己考进去的呢?可以说现在考进去的很多都不是父母在系统内的。
之前曾经火爆全网的江西“周公子”一家子都是交通系统的人,他更是豪言学习好的平民子弟没前途,比不上他这种有背景的。
这种情况的存在,与中国曾经有过的一种“接班制度”有关。
接班制度,规范称呼为“子女顶替就业制度”,是指父母退休、退职后,由其子女办理手续,顶替空下来的名额,进入父母原工作单位上班。
源于,1978年6月,《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规定工人退休、退职后,“家庭生活确实困难的,或多子女上山下乡、子女就业少的,原则上可以招收其一名符合招工条件的子女参加工作”。实际上,各地区各部门在执行过程中,只要是退休退职的,不管家庭是不是生活困难,也招收其一名子女参加工作。于是,子女顶替制度逐步在全国各地各部门、各行各业的工人退休工作中广泛实行。上世纪80年代初,子女顶替就业达到高峰。
但这项制度,1986年发布了国营企业劳动用工制度改革的四项规定,要求国营企业招用工人,要“面向社会,公开招收,全面考核,择优录用”;必须实行劳动合同制,废止子女顶替等制度。这标志着实行达30年的“铁饭碗”的劳资关系的改变。
如今,公平、公正、公开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条件。就是要打破这种传里不传外的薪火相传,只有这样,社会才能有序发展。不能让本来属于全体国民的利益,成了少数一些人的禁脔。
我们要宣传的应该是三代守边疆、三代守林员、三代偏远地区农村教师这种真的奉献的群体,因为这些人才是真的传承。这些人不光条件更为艰苦,而且待遇更是远远比不上大部分行业。现在很多行业已经开始严格控制内部招聘。相信随着社会的进步,这种内部传承终究会有一天结束,也必须要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