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先不说ChatGLM2-6B的完全开放的影响,讲两个案例
第一个的自己亲身经历的,国外专业软件在国内推广套路的问题。
曾经去国内一家制造业企业做研发方面工作,其中有一些数据处理和仿真的模块必须要用到matlab,由于公司这个方向的很多都是哈工大,北航等工科院校出来的,matlab大家都很熟悉,特别是各种破解版本的套路大家都是手到擒来,网上这方面的教程更是一抓一大把。看看下面的截图,是不是很亲切熟悉?所以很自然的,就装了一大堆盗版matlab,然后进行破解,各种完全版本只要电脑内存够大,各种上美滋滋~

但是好景不长,从17年初起,就开始经常受到mathworks 的律师警告,说监测到公司使用盗版软件,要诉诸法律手段进行高额索赔。
公司只好紧急讨论对应的方案,刚开始,公司想选择替代方案,后来论证下来,发现全公司上下都是从大学接触到这个专业,到研究生到参加工作,一直都是用matlab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可以说,没有了matlab,很多人都基本不会干活了,换任何一个解决方案,且不说能不能用,高昂的学习研发成本,能让公司直接倒闭。
无奈只能马上联系mathwork 公司商谈购买正版软件,可以当时一谈下来,正版软件全部模块的单机版本买下来要200多万,浮动账号版本的基础价格是单机版本的4倍而且,同时在线人数至多2-4个。
这样搞一圈下来,最终公司花了几十万买了经常用的两三个模块,另外在特定电脑上搞破解版,做充分的外网单机隔离,每年出好几万软件维护费用做matlab升级维护,后来公司规模扩大,这方面的成本也越来越大,直接被吃得死死的。
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很多,类似运筹优化的专业软件gurobi,cplex,物流仿真软件flexsim,基本上都是学术研究免费开放,或者对破解版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估计这破解方法就是他们自己放出去的),培养专业使用人员的习惯,由于用这类工具的人都是高校逐渐培养的,所以他们的布局争抢的重点战场反而是在高校课程设计当中,不在商业市场上。
第二个是国外开源软件以太坊生态系统的推广套路
以太坊生态系统在过去几年里取得了显著的发展,并且一直在努力扩大用户规模。以下是一些以太坊生态系统扩大用户规模的常见方法:
1. 提供易于使用的界面:以太坊生态系统的发展受益于提供更加友好和易于使用的界面。钱包应用程序、交易所和其他以太坊相关的工具不断改进用户体验,降低使用门槛,使新用户更容易参与。
2. 增加开发者支持:以太坊生态系统通过提供丰富的开发者工具和支持来吸引更多开发者。这包括开发文档、编程库、智能合约框架和开发者社区等。通过吸引开发者构建应用和工具,可以吸引更多用户加入以太坊生态系统。
3. 促进去中心化应用(DApps)的发展:以太坊的目标之一是成为去中心化应用的平台。通过鼓励和支持去中心化应用的开发和推广,以太坊生态系统能够吸引更多用户。去中心化应用可以提供更多的功能和服务,吸引用户参与,并且不依赖于单一实体的控制。
4. 支持标准化和互操作性:以太坊生态系统致力于推动标准化和互操作性,使不同的应用程序和服务能够无缝地合作和交互。这有助于构建更强大和丰富的生态系统,吸引更多用户参与。
5. 推广和宣传:市场推广和宣传活动对于扩大用户规模至关重要。以太坊生态系统通过参加行业会议、举办活动、与开发者社区合作以及与媒体合作等方式来推广自身。宣传可以提高用户对以太坊生态系统的认知,并吸引更多用户参与。
6. 支持规模化:以太坊生态系统一直在努力解决扩展性和性能挑战,以支持更多的用户和交易。例如,以太坊正在推进以太坊2.0(Eth2)的开发,以提高性能并实现更高的吞吐量。通过增加网络容量和提高性能,以太坊可以更好地支持大规模用户的参与。
回过头来讲ChatGLM2B 的学术研究开放,大模型的算法架构基本上大家都差不多,都是Transformer打底的神经网络,其实更多是吃数据,吃应用场景,吃算力,谁的应用场景广泛,谁的模型收集到的调整反馈越多,谁的模型通用性就会越强,谁今后就更有可能成为大模型的事实标准,后续基于大模型的各类应用都在这上面开发,就像大家目前一提起来操作系统就想到windows,linux,一提起区块链就会想到以太坊一样,这是底层生态战场的争夺。
底层生态争夺的逻辑,就是要快速地扩大用户群体,用各种方式广泛触达支持所有用户,培养用户习惯,实现专业用户规模快速扩大,最终建立事实标准。
比照下matlab和以太坊,一个专业软件,一个开源生态,希望ChatGLM的清华智谱AI团队,在后续的大模型时代能够绝地反击,至少在国内,建立起中国自己的大模型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