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如果纳粹研发出超空泡鱼雷应用于潜艇部队的狼群战术会如何?

- 3 个点赞 👍
这其实是个有历史可行性的问题
因为德三确实有研发疑似直航无制导超空泡(航空)鱼雷的项目,而且有实物成品,换句话说潜艇发射的超空泡直航无制导鱼雷在二战期间确实不是技术上不可能的
从头部形状看非常疑似超空泡设计,而且也是火箭动力,当然这个超空泡头可能更多是为了满足航空鱼雷高速入水的需求 而从技术角度一个直航的超空泡鱼雷只要射程要求不是很离谱(2-4km左右)也不需要可动头部和尾翼的设计,只要用湿尾翼保持稳定就行了(当然这样缺点就是鱼雷弹道就会是近似直线,即无法定深)
假如真的有这么一个东西,他造成的最大影响大概不会是在“狼群战术”上,而是反潜船只无法那么随意追逐潜艇了,因为任何潜艇都可能在1-2km的近距离突然射出来这种极其难以躲避的东西,而这个距离对于反潜船只又是相当尴尬的,因为二战时期的水面舰艇对潜攻击手段普遍没有这么远
同时这里要提一句,二战大部分时期所描述的“狼群战术”其实是强调集中潜艇之后用潜艇采用类似水面舰艇的战术,并且通常采取夜战,在上浮状态(为了保持通讯和观察能力)去袭击船团的战术,显而易见的,传统“狼群”在雷达技术变得完善而普遍之后就开始不管用了,而超空泡鱼雷很难对这个过程造成太大的影响
发布于 2023-07-15 08:41・IP 属地辽宁查看全文>>
牛肉面 - 2 个点赞 👍
对银锌蓄电池的技术比给超空泡鱼雷有用多了,银锌蓄电池能让潜艇的水下续航力提升5~10倍。反潜飞机的作用将会几近消失。
而这只需要为1000艘U艇准备40000t白银。
发布于 2023-07-18 07:01・IP 属地辽宁查看全文>>
望着木星的喵 - 1 个点赞 👍
没卵用~~~垃圾中的垃圾
这货也就毛子自己在那吹的天花乱坠~技术上一点难度都没有的东西,要是好用,别的大国不会不上的~~~
超空泡鱼雷制导手段单一:由于超空泡鱼雷前部要产生巨量的空泡,这些气泡产生就会一直破裂,所以运行时有巨大的宽频噪音,使鱼雷的声呐制导根本不能使用,只能用线导;并且这个线导只是在初期依靠发射的母舰瞄准一下(差不多就是导弹的被动制导模式),后面鱼雷高速航行时,控制肯定来不及(依靠母舰的声呐探测有巨大的时间差,声呐的传播速度慢),而水下是没办法使用雷达波制导的,所以超空泡鱼雷就相当于直航雷。对于防范直航雷,只用走Z型航线就可以了。。。
对有护航舰艇保护的舰队发射超空泡鱼雷是不是嫌死的不够快?这种轨迹更明显,水下声纹特征特明显的东西,简直就是在告诉敌方:我在这呢,快来干我~~~~
所以超空泡鱼雷对于二战前提的直航雷来说,也就是速度要快不少,其他的提升基本没有。
发布于 2023-07-15 13:05・IP 属地福建查看全文>>
人字拖 - 1 个点赞 👍
狼群战术,以敌方商船为优先攻击目标,哪怕用甲板炮都能胜任,鱼雷是在有护航舰时偷袭商船用的,德三的电动鱼雷就很好用。狼群战术的困难主要有两个:一、如何高效的搜索目标,因为德国海军没有制海权,潜艇只能独自出海,搜索目标较困难,多是在近海主要航道上守株待兔,一旦到了远海碰到目标的几率就和买彩票差不多了。二、如何安全的赶路,常规潜艇的水下航程很短,多是水面状态赶路,用通气管赶路的航速又太伤,那么在近海面对装载对海搜索雷达的反潜机,潜艇赶路时危险性很高。上面两个困难克服不了,潜艇就是用反舰导弹都不会有太多战力提升。
发布于 2023-07-15 08:00・IP 属地湖北查看全文>>
枕边草 - 1 个点赞 👍
可能会多击沉一些舰船,但是影响不了大局。
超空泡鱼雷只是提升了航行速度,从一般鱼雷的几十节提升到了几百节。
可是限制纳粹潜艇部队战斗力的,远不止鱼雷航行速度。
首先就是鱼雷威力。
二战那会儿,钢铁冶炼水平和船舶设计、建造技术都不行,潜艇排水量都很小。
德国IIA型水下排水量381吨,IIB414吨,IIC435吨,IID460吨。
都是500吨以下的袖珍玩具。
到了VII型,这才开始变大。
VIIB型水下排水量857吨,VIIC型865吨。
还都在1000吨以下。
到了IX型,终于突破了1000吨。
IXB型水下排水量1178吨,IXC型1232吨,IID型1804吨。
纳粹U型潜艇简图 这么小的排水量,携带鱼雷的装药量就大不到哪里去。
主力鱼雷G7e T2的装药量只有200千克,G7a T1装药量达到320千克。
看数字也不低,和现代轻型鱼雷装药量差不多。
可纳粹的鱼雷装药威力不行,装药主要是梯恩梯。
而现代鱼雷,梯恩梯已经被淘汰了。
用的都是以黑索金、奥克托今为君药,铝粉为臣药,
再加上一些特殊物质为佐药,使药,这个特殊物质,就是各国的独门秘籍了。
总之就是“君臣佐使”,各司其职。
另外,现代对于炸药水下爆炸研究的深入程度,也不是二战时期能比拟的。
现代开始追求水下炸药的气泡能了。
简单来说就是,水下爆炸和空中爆炸有个巨大区别。
水在炸药高温高压下会形成气泡,气泡破裂会再次放出能量,冲击目标。
炸药的组成成分,直接影响气泡能大小。
于是各国的装药威力,突飞猛进。
比如美国的PBXN-111,总能量达到1.83倍梯恩梯当量。
我国GUHL-1,总能量达到2倍以上梯恩梯当量。
我国的新型装药,添加CL-20、DNTF等新一代炸药,总能量可以达到3倍梯恩梯当量。
下一代高能炸药CL-20的微观图片 纳粹鱼雷威力不足的结果,就是找到了目标,击中了目标,但是只能击伤,不能击沉。
美国、英国把伤船拖回去修修,又拉出来了。
或者是击沉了,但是却耗尽了全部鱼雷,只能回家补给。
比如1941年1月16日,U-96号发现了2艘英国货船,总吨位29000吨。
U-96将全部12枚鱼雷打光,这才把两艘船击沉。
以英美的造船能力,这29000吨货船,九牛一毛。
纳粹潜艇都不够油钱。
鱼雷威力不足之外,鱼雷引信质量也是大问题。
1939年9月14日,U-39号发现了英国“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
舰员们如获至宝,发射了三枚鱼雷。
夜幕之下,皇家方舟并没有察觉,眼看着鱼雷即将命中。
这将是一个天大战果!
可是三枚鱼雷,却都在距离皇家方舟几百米的地方爆炸了。
皇家方舟毫发无损。
还没等U-39艇员们从震惊中走出来,护航舰队的反潜深弹就来了。
U-39很快沉没了。
英国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 纳粹后来才知道,原来是鱼雷使用的磁感应引信可靠性不足,提前起爆了。
磁感应引信如此,触发引信也同样如此。
由于引信大量失灵,很多英军舰船虽然被鱼雷锁定攻击,但是鱼雷却不能在正确的位置爆炸,取得战果。
纳粹海军元帅邓尼茨在回忆录中写道,仅在挪威战役中,我军潜艇对战列舰进行了4次攻击,对巡洋舰进行了14次攻击,
对驱逐舰进行了10次攻击,对运输船进行了10次攻击。
可是都没能取得战果。
除了鱼雷的问题,潜艇自身的可靠性差,也是限制战斗力的重要因素。
潜艇所处的水下环境极其恶劣,比如水温、盐度变化会让水下形成密度分层,
就是上下两层的水密度差别很大,上层密度大,下层密度小,通常被称为“海底断崖”。
如果潜艇突然进入下层,那适应了上层浮力的潜艇,就会在密度变化作用下,突然快速下沉。
只需要短短几分钟,就会下层到潜艇无法承受的深度,或者直接撞上海底山峰。
2021年10月2日下午,美国海军“康涅狄格”号核潜艇在南海撞上海底山峰,导致艇首声呐损毁严重,很可能就是遭遇了海底断崖。
撞击之后的美国海军康涅狄格号核潜艇 现代潜艇都无法克服的巨大困难,二战潜艇就更危险了。
二战期间,纳粹海军共有20艘U型潜艇神秘失踪。
比如U-1号,1940年4月6日在北海海域失踪,人间蒸发。
U-116号,1942年10月6日,在北大西洋最后一次发射无线电信号之后失去联系,人间蒸发。
潜艇工作在水下,光和无线电都无法使用,探测、通讯就变得极为困难。
它看不到别人,别人也就很难看见它。
所以撞船事故屡有发生。
2021年2月8日,日本海上自卫队“苍龙”号潜艇,在上浮过程中,与中国香港籍货船发生了碰撞,多处受损。
而由于货船吨位太大,货船表示,并没有察觉到碰撞发生。
现代尚且难以避免碰撞,二战就更难了。
二战期间,因为碰撞等事故沉没、报废的U型潜艇,达到16艘。
沉没在海底的U-864号潜艇 比如U2344号,与U2336号发生碰撞,最终沉没,艇员只有3人幸存。
U633号,与英国商船“斯科顿”号相撞沉没,艇上43人全部丧生。
U15号,与己方“伊迪斯”号鱼雷艇相撞沉没,艇上25人全部丧生。
队友伤害也不能忽略。
1942年6月2日,U-81号在航行中发现一个目标,果断发射鱼雷将其击沉。
回到基地才知道,自己击沉的是U-652号,妥妥友军。
而对纳粹潜艇威胁最大的,自然就是各国的反潜力量。
面对纳粹潜艇的狼群战术,英国、美国、苏联,甚至加拿大、古巴、澳大利亚的反潜力量都参与进来。
翻看战例,常常会发现,往往会有多艘战舰、多架战机围殴一艘潜艇。
比如U-131号,1941年12月17日,这艘潜艇在北海被英国海军发现。
英国海军很快派出3艘驱逐舰、1艘护卫舰、1艘驱潜快艇和1一架反潜机发起围攻。
最终将其击沉。
二战期间,有148艘U型潜艇被飞机击沉,
有142艘被各种舰艇击沉。
10艘被潜艇击沉。
还有一个倒霉蛋,是被远程炮火击沉的。
1945年4月6日,U-78正在码头进行充电补给,意外遭到了苏军炮火袭击,在挨了数枚炮弹之后很快沉没。
盟军轰炸纳粹潜艇基地 盟军的反潜兵力,不仅是反潜机、舰载机、护卫舰,还包括专门建造的驱潜快艇。
这些驱潜快艇,在战争中发挥了奇效,有十几艘U型潜艇,惨死在驱潜快艇手下。
1942年8月8日,U-379号潜艇在北大西洋海域被英国驱潜快艇“康乃馨”号发现,“康乃馨”随即使用深水炸弹,很快将U-379号击沉。
盟军甚至还有一种特殊的反潜舰艇——反潜拖网渔船!
没错,就是在拖网渔船上加装声呐、深水炸弹等反潜装备。
1941年10月4日,在西班牙特纳里夫岛西南海域,U-111号被英国反潜拖网渔船发现,随即使用深水炸弹,将U-111号击沉。
除了飞机、舰船这些移动打击武器,水雷也是纳粹潜艇的大敌。
二战期间,有12艘U型潜艇被水雷击沉。
比如1944年7月14日,U-415在布雷斯特附近海域航行时,突然撞上水雷。
巨大的冲击波很快撕裂了艇体,海水飞速涌入,潜艇很快沉没。
二战时期的潜艇,通讯设备还很落后,每次与基地联络,都要浮出水面,发射无线电信号。
以为水体对电磁波衰减非常严重,导致无线电在水下无法长距离使用。
而在二战后期,盟军破译了纳粹使用的恩尼格码,每当纳粹潜艇发出信号之后,盟军总能第一时间截获破译,锁定潜艇位置,并派出反潜力量。
随着战争的进展,盟军的水声探测能力突飞猛进,而纳粹潜艇的消声技术,隐身技术,却跟不上探测能力的进展。
这就导致:盟军抵达纳粹潜艇附近的时候,总能通过水声探测技术,找到潜艇准确位置。
而二战时期潜艇航速小、潜深低,每当被盟军发现,逃不掉也藏不住,只能被各种深水炸弹、反潜鱼雷轮番暴虐。
击沉U-110并缴获密码机的英国驱逐舰“斗牛犬”号 以致于到了二战后期,纳粹潜艇每次出港,都几乎是有去无回。
导致很多纳粹潜艇,都龟缩在港口之中,为了避免被盟军俘获,它们通常选择自沉。
也有一些有特殊作用,
比如U3506,它被埋藏在了易北河中,当作军用掩体。
整个二战时期,自沉的U型潜艇达到166艘。
这些自沉时间大多数都是在战争后期,纳粹败局已定的时候发生的。
综上所述,单单是超空泡鱼雷技术,是完全无法阻止纳粹德国失败的。
这场战争,纳粹德国败在了全方位科技、工业实力的落后上。
发布于 2023-07-18 20:13・IP 属地吉林查看全文>>
且听沧海 - 0 个点赞 👍
没什么用,超空泡制导困难,放二战就是大号回天鱼雷,拿去和航母一换一的。
狼群主要是用来打商船的,因为你水面干不过皇家海军,超空泡打商船太浪费了。
纳粹需要的是海狼的动力系统和aip,最好再更新拖曳声呐和和静音系统,最后才是上个制导鱼雷和垂发。
二战潜艇最大的问题是动力不足+柴油机需要换气,导致你跑不掉。纳粹那个时候潜艇水面上就能能跑个十几节,水下靠蓄电池就几节,而且就能扛几个小时就要上去换气,用柴油机给蓄电池充电。
所以二战潜艇基本上都是半夜赶路(白天水面开尾迹很容易被发现),被发现以后下潜等几个小时让对面先走。(水下就几小时几节的速度跑不掉)
动力系统升级+aip升级,你水下速度能跑的比大部分船都快,而且不需要频繁上浮换气。碰上商船,根本不需要晚上提前赶路设伏,你跑的比他快,追上去来一发鱼雷就行了。而且aip系统不需要频繁换气,打完以后下潜,潇洒走人,不像二战潜艇速度就几节,蓄电池又扛不住多久就要上浮。
把拖曳声呐和静音船体技术点出来,驱逐舰基本找不到你,线导鱼雷技术点出来,配合上面的动力系统,你直接能干军舰了。
垂发技术要是再干出来,除了成本问题,直接去干人家本土了。
发布于 2023-07-15 12:09・IP 属地新疆查看全文>>
foureyes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Frank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邓尼茨0721 - 0 个点赞 👍
没用。要打赢潜艇战得给核动力或者AIP动力系统。盟军打败狼群的战术是海量的带雷达的远程巡逻机,配合专门游猎潜艇的反潜舰艇编队。反潜机使得潜艇几乎无法进行水面航行。反潜机一旦发现潜艇就会用炸弹将其逼入水下,然后召唤附近的反潜舰用声纳跟住只能龟速移动潜艇,等上一天耗光潜艇的电力和氧气,潜艇就完蛋了。
发布于 2023-07-15 18:32・IP 属地湖南查看全文>>
pk82 - 0 个点赞 👍
没用的。
问题在于提升不了太高的效率,且大西洋上反潜机天天跟着潜艇,总能等到氧气耗尽的一天。
真上了结果也就是二战晚结束几个月。
在工业实力碾压的情况下,弱势的一方除非能直接祭出能直接改变战局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如二战搓出来洲际弹道导弹+核武器的组合。搓不出来,其结果也就是战争晚结束罢了。
编辑于 2023-07-15 20:26・IP 属地河南查看全文>>
雨君说 - 0 个点赞 👍
用处不会太大,这种鱼雷没有制导,而且航迹不稳定。而且噪音非常大。射程也短。实战意义不大
编辑于 2023-07-17 19:28・IP 属地海南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abbiat - 0 个点赞 👍
狼群战术会立刻完蛋
潜艇能用超空泡鱼雷,水面舰艇难道用不得?双方对射你觉得谁更吃亏?
偌大的鱼雷,加上水压引信不难吧?于是超空泡鱼雷立刻变身为能快速发射到指定深度的深水炸弹,不再像以前那样靠自重慢悠悠下沉。这个结果,你看狼群会喜欢吗?
发布于 2023-07-19 00:23・IP 属地上海查看全文>>
Anthony Co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