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动柄+制转卡铁+预抽壳上大分,要是加入知乎宇宙问题比如什么“必须选一把AR15来用或者xxxx”那我就选这东西。
俄罗斯套娃式的护木非非非非非非常坚固,比95那松松垮的护木固定方式一比简直是基岩级别的鲁棒性(http://T97.CA的下护木能提升97精度也是靠三点固定和改了安装方式的限位设计)。现在好了你们天天比比的95的热偏散问题解决了。回头一看军juan……你们怎么又要起来浮置枪管了?
但是回转击锤又没有减速器和高效枪口搭配低冲量弹药这连发精度反正还是跟95这种纯纯地大号轻量冲锋枪比不了。不过非浮置虽然是降低了机械精度上限不过枪管打发热掉精度也掉的慢,我的SCAR两个弹匣就握不住护木了,铝+塑料的套娃在隔热方面理论上不会比95杠那种大热容空间+散热纹要差。回头一看军juan……你们怎么又要纯铝护木了?
不过听说部队里允许自选(没有可信来源),喜欢大号冲锋枪又有钱自购愿意买坑一个是一个的破第三方导轨的也不是不行。单发靠加工连发靠设计,加工上去了单发也差不到哪去。连发设计虽然比95差但也不是不能泼水。
更新一点小东西:
有个很奇怪的答案不知道为什么跟固定机瞄过不去,SCAR也是固定机瞄虽然是固定在枪管上不是机匣上。191它跟SCAR一个原理是固定在枪管上的,只不过SCAR是和老95一样是燕尾槽滑进导气箍,191是安装在护木上再链接在导气箍上。整个大前提都错了我是没搞明白你说啥。



你能不能解释解释你那个答案到底怎么回事?
邀请一下这位评论区里正义对线的老哥
我是真没看懂这个saturn v的答案里他到底在讲啥玩意儿,云山雾罩着三不着两的跟扒马褂似的。
大致方向说完了,说说细节:
狙击版淘汰破88没悬念毫无争议的进步。虽然我更喜欢SVD。
小角度连发首档单发二档是正确设计,大角度才要反过来。
最近流行2.26inch的高镜架,QMK152还是171来着?皮轨版安在95杠上正好,大部分Homosun(国内单位目前自购的基本都是这个牌子吧?)的产品装95杠上也正好,准星跟提手那个空间还能塞个激光盒子。夜战绝对是95杠这种高基线舒服。这一点191算倒退,不过没啥不是加钱不能搞定的,都自购瞄准镜了再加个100多刀买个镜架也不是不可以接受,对吧?
塑料的12点导轨确实不行,但其实原厂设计本来就不用追求尽善尽美,原厂设计只要把接口都预留出来,其他的交给军队和民间对接就好了。千人千面没有任何枪能照顾到所有人(尤其是某些言论比如什么学习ar15,人民群众的动手热情是枪厂学的来的东西吗?)
那个腊鸡柄开槽也不算什么问题,开在自动机下面落进机匣里也是污染发射机,但回转又天生对脏污不敏感。
加工方面难加工的一皮,有红迪友说说是造法拉利的待遇也没啥错。AR15的皮,AK的加工难度。
具体数据我也没有,多沉、那个双气室值得不值得(在颜值方面说倒是值得)我也说不上。
另外对于某些一转95爱好者的川剧变脸表演大师……以及各种离谱的军事爱好者们
我说都快4202年了还盯着个破步枪打嘴炮,是机枪不够好玩吗?



对于步枪AR皮AK心和机枪有托皮95芯的这个20式枪族,我的评价是对步枪AR机枪AK的客观真理的充分实践,我还基本是满意的。
至于狙击枪,那玩意儿能玩的花样比步枪还少。非要说点啥就是俺们这边SRS已经成功拉起一波无托狙的风潮了,射速没啥问题,真觉得别扭学MK Machining来个延长手柄就行。毕竟战场嘛,机动性为王,何况还是又轻又准又短的马格南呢。PLA真的不考虑也搞个无托狙就叫HRT吗?(乐)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