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耀表示,他对中国中央电视台所制作的《大国崛起》这部电视纪录片留下深刻印象, 那是一部由历史学家所研究出的不含共产主义意识的学术作品,分析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法国、英国等崛起的原因,从而得出关键就在于科技,加上团结一致追求增长的政府和人民。[1]
使命感是崛起力量
对于21世纪的亚洲来说,中国的和平崛起无疑将是具有重要影响的大事件之一。书中,李光耀在回答中国未来是否能成为亚洲乃至世界第一大国时给出了准确的答案“当然,为什么不呢?中国将势不可挡地按照自己的方式崛起为世界最强国。中国通过经济奇迹把一个贫穷的国家转变成了当前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且正如高盛集团曾经预言的那样,在当前这个发展轨道上,中国将在20年后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李光耀给出了自己的理由。他说,如果没有难以预料的重大灾害给中国带来混乱或者使中国再度分裂成多个军阀领地,中国民众接受再组织、再教育、再培训并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中国将利用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的成果加快发展步伐,建设成一个全面工业化的高科技社会,即便50年不够,100年足矣。
李光耀指出,今天的中国是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的发展中国家,“其速度在50年前是无法想象的,这是一个无人预料到的巨大转变……中国人的预期和抱负已经提升。每一位中国人都渴望一个强大、富裕的中国,一个与美国、欧洲国家和日本同样繁荣昌盛并同样具有科技竞争力的中国。这种重新唤醒的使命感是一股极其强大的力量。此外,中国有长达4000年之久的文化,有13亿人口,他们很多都是非常有才华的人,有一个巨大的人才库可以使用”。
可图强而不称霸
历史上的大国崛起总伴随着对抗或者战争。20世纪,德日两国为获得权力、影响力以及自然资源,把自己拖入两场可怕的战争;前苏联为与美国争霸,不惜投入巨额军费开支,导致民用技术投资欠缺,最终经济崩溃,走向解体。
对中国崛起的路径,李光耀有着异常清晰的判断,“中国人不笨,他们已经避免了德国和日本曾经犯过的错误,通过武力挑战既定的秩序。中国已经认识到最佳战略是创造一个强大和繁荣的未来,利用大批受过教育、技能日益熟练的工人赶超其他国家。中国会避免任何损害中美关系的行为,挑战美国这样一个更加强大的、技术领先的国家将毁掉中国的‘和平崛起’。”
李光耀认为,中国正遵循与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理念一致的方法。中国已经计算出要崛起需要三四十年,也可能是五十年的和平与宁静,以奋起直追,完善制度,稳步向市场经济制度转变。他们认识到,国内生产总值才是国家实力的关键。“中国领导层已经认识到,一个热情拥抱市场的中国与美国之间没有不可调和的意识形态冲突,双方都需要合作和良性竞争。中国需要美国的市场和技术,以保持自身信息技术发展能力。如果和美国开展军备竞赛,就会输,相当于自寻死路。所以,避免这一点,避免麻烦,微笑着迎接未来四五十年。”
在李光耀看来,中国在崛起过程中并不追求霸权。他在书中总结说,中国对东南亚的战略很简单:告诉这些国家,与我们一起发展。中国正通过巨大的国内市场和日益增长的购买力将东南亚国家纳入其经济体系,日韩也不能排除在外。
掣肘中国发展的障碍
任何一个新兴大国的崛起之路都不会平坦,沿途总会遇到各种风浪和障碍,中国也不会例外。李光耀认为,中国在前进道路上存在的劣势和需要克服的障碍比大多数观察人士意识到的都要多。他将其归结为几点,首先是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的创新力不足。
“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的绝对额将不可避免地赶上美国,但其创新能力可能永远无法与美国匹敌,因为中国文化‘崇尚保持一致性’,这将限制想象力和创造力”,且“不鼓励进行思想的自由交流和碰撞。不然如何解释一个人口4倍于美国的国家(可能中国人才的数量也是美国的4倍)却少有技术突破呢?”
(由于知乎要求,删去部分内容)
第四,技术的进步将使中国的治理制度显得落伍。到2030年,中国将有70%或75%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小城镇、大城镇以及超级城镇,他们将拥有手机、互联网和卫星电视,他们的信息获取将更便捷,能够自我组织起来。“那时你不能再用现在的方式治理,因为到时候需要安抚、监督的人的数量将非常庞大”。
第五,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不得不考虑其他国家的巨大作用,因为如果没有他国的资源,包括石油和镍等,增长就会停滞。
用法治管理现代国家
作为国际知名政治家,李光耀在50余年世界舞台生涯中砥砺了智慧,成为国际政坛最受欢迎的人。他对国际事务的见解,常常受到各国政治家聆听和重视。如何解决中国前进道路上的这些问题?李光耀开出了自己的药方,“中国已经发现,要管理一个现代的国家,它需要法治”。
李光耀指出,到2035年,中国将建立一套全面的法典,并且制定一个稳定的法律体系,加上清廉的行政法则,事实上强化了中央的权威。如果地方政府犯了错误,就可以根据相应的法律程序让其进行解释或加以惩戒,用这种方法约束地方政府。而且由于实行了法治,也可以保护普通公民免受官员武断行使权力造成的伤害,企业也可以规划大型的、长期的投资。
过去30年里,中国经济以大约每年10%的速度快速发展,有时甚至超过12%。李光耀预言,中国在下一个10年里依然可以维持如此高速的增长。“中国起点低,加上13亿国内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这个增速可以维持。”[2]
参考
- ^中国日报网2008年02月16日环球在线消息 http://www.chinadaily.com.cn/hqzx/2008-02/16/content_6460076.htm
- ^经济参考报2013年10月30日A08版 http://dz.jjckb.cn/www/pages/webpage2009/html/2013-10/30/content_81181.htm?div=-1